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20-03-03 21:11: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连_季婷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摘要: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它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本文首先分析了为什么要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然后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策略

一、为什么要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

1.1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是教育联系生活的需要

教育与生活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的继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然而实际生活中教育对生活世界的脱离却存在着,主要表现为:教育没有关注完整的生活,只关注到生活的一个侧面,并把它作为生活的全部,从而导致教育与生活的背离。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在于呼唤教育对人的生活的关注,即事实生活与意义生活的统一。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死板的课本知识,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越来越厌学。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越来越差,教育主要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中进行,课程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的知识很有限,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1.2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

曾有学者有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受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融入生活,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政治课也只有融入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可见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过程和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性养成需求。思想政治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势,因此,思想政治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更应是学生向往美好生活的殿堂,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1.3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是学科特点的内在需要

思想政治课堂的学科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度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晃。教学过程成了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灌输式说教,源于生活的理论被抽象化,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教育因素;学生把学习思想政治课看成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必须记忆的条条框框,其实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误解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但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教条,它是源于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基本内容是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的理论知识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生活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

1.4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时代呼唤具有“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会做人’’的创新型人才。而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忽视学生主体性、自立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导致的“能识字不会学习,会考试不会做事,有知识无修养”的弊端日益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遇到了实效甚微的困境。因此,适应“服务学生发展需要,服务学生生活需要\"的人文要求,推动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是必

然的趋势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职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1教学观念从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

教学观念是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世界各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均将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处在新世纪之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能抓住观念问题,谁就能在世界教育改革中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站在排头兵的位置。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方确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这个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水平。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完全是受教育思想或者说办学行为支配,有什么样的办学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因此可以说教育观念是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总开关”,是“制动闸”,“是统帅”。我们经常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在又提出面向21世纪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要达到这样一个宏伟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不更新教育观念是根本不可能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2.2教学目标的设计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表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目标明确,方向才明确;尤其在新形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的是课堂与教学的生成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异常灵活,新鲜的创造性的见解随时可能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变动目标。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在实践中,科学设置目标,适时调整目标,和谐完成目标,才可能发挥目标教学的作用。教学目标紧贴生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比较容易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知识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政治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

2.3教学内容从文本化向生活化转变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4教学方法从师生授受式向学生自主建构式转变

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同教育对象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任务对相关教学方式综合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学方法包括教育者如何教和受教育者如何学两个方面,是教与学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是由具体的教学方式构成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某种教学内容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任务、适于教育对象需要的若干相关教育方式的综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带来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子系统,是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育主客体的个别思维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就一定意义来说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主要作用概括为: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指导经验、发展经验、培养智力;提高育人效率;促进年轻一代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洛克早就肯定地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为基本形式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巩固性和直观性等,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旱比较迅速地掌握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训练、回答和笔记,学习活动整齐划一,呈现集体化的特点,教师则习惯于统一的指导和居高临下的说教。从知识授受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比较经济、高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这也使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注入式和满堂灌等现象。现代教学理论则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生活和主体性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参与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重在强调了构建学生主体。而学生主体的建构,主要包括增加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克服学习过程中各种困难的毅力,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学习活动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四平.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度的把握[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2)

【2】姜群.教育即生活--浅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认识[J].科学大众.2008.(01)

【3】曾永忠.学校体育生活化的实施探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3)

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中期报告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oc》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