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专题讲座

2020-03-03 03:03: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城镇化问题

一 、教材相关知识

1.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加快城镇化发展, 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为生产的发展创造新的劳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聚集人才、聚集产业,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利于第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相关论述

(一)城镇化含义:

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二)加快城镇化重要意义

(一) 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业、农民、农村发展。

1.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利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整合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源、加速生产要素流转、推广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 提高农业内在竞争力。

2.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结构调整。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3.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4.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 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相关城市建设, 不仅直接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 还有利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民住房、交通、生态环境等生活环境,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体系的物质支持。成为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激发农民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塑造一代新农民的“催化剂”

因此,从近期来看,加快农村城镇化,可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扭转中国宏观经济“偏冷”的趋势。从长远来看,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推动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同时还产生庞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

(三)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通过推进城镇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这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城镇化产生集聚效益、规模效益和分工协作效益,极大地推动工业化进程。同时,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消费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四)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城镇化带来人力资本和信息知识聚集,促进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集约利用,降低工业化排放,实现低碳、低能耗发展。

(五)城镇化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城市服务产业也是培育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人群最重要的产业载体。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对策思路

1.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城镇化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政府在农村城镇化中的引导作用,适时把由农民自发推动的城镇化转到由政府引导和规划的城镇化方向上来,实现由自下而上城镇化向自上而下城镇化的转变。

2.进行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调动民间投资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当前特别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城镇化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3.小城镇要大力发展服务于农村社会的第三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突出资源优势,做到“一市(镇)一品”,把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奠定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又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兴起和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

4.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和城镇区域布局规律, 克服城镇规划与布局上的分散性、随意性和无序性,规划出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当前特别要集中力量建设基础设施好、有区位优势的县城或县域首位镇,稳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镇,防止一哄而上的小城镇化倾向。

5.进行户籍制度、城镇企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大力加强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商品链”、“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交通链”,将城镇发展成为城乡一体化网络的“链结”或结合部。

6.培植农村城镇化的主体,鼓励农村“能人”、“富人”率先走农村城镇化道路,让农村“精英”成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动者,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由点到面地推进农村城镇化。

7.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轻文化”, “重局部(个人)、轻整体”,“重硬件、轻软件”建设的不良倾向,进行小城镇管理体制的创新,防止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的现象。

三 、练习题

1.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 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 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 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 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的意义。(10分)

①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②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有利于扩大就业。(2分)③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3分)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3.37%。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加大,拉动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此外,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出现的变化对经济会带来哪些有益的影响?(8分) (l) ①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 ②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有利于扩大就业。(2分) ③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3分)

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3.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就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

①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2分)②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政府对城镇化建设调控的有效性。(2分)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分)④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2分)

4.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2008年至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二:小城镇既是城市的产业、文明、文化向农村辐射的基地,又为农村提供了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质量提高的空间载体。这些小城镇还在特色中融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等现代元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城镇化建设与所在地的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政府应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革户籍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承担起重要责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6分)

(1)信息:08—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收入总量远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城镇,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意义: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实现劳动者的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5.(28分)十八大将城镇化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发展进程得到全社会密切关注。我省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分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第一组 热议江淮城市群建设

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针对省情特点,先后实施“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统一有序配置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功能,加强城际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市间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对接与产业关联配套,以“省会合肥经济圈”为主,以“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南北两翼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带动了全省区域经济实现腾飞。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安徽省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正确性(8分) 第二组 关注农村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通过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信托等形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发展势头强劲,众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农机、病虫害统防统治、工厂化育秧等专业服务。

(2)分析我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意义。(8分)

第三组 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

Y市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关注对城镇原有文物古迹、民宅、地方戏剧、传统手工艺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并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开发当地民俗历史特色旅游线路;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工程,推进宽带、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以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建成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农村文化站(院)和农家书屋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00多个;广泛开展 “新农民、新生活、新家园”教育实践活动和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3)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Y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对该市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12分)

(1)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城市群利于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正确把握认识把握了事物之间的联系。(3分)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打造城市群利于功能互补,推动全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舟)@坚持系统优化方法,利于有序音理配置资源,提升全省发展水平。(2分)

(2)①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每点2分,其8分)

(3)①保护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镇文化鞔实力;@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依托文化资源开发旅赫路线可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科学技术影响文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以:受文化场所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主题创建活动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谐文明风尚,为城镇化提供正确的方向、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每点3分, 其1 2分)

6.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12分)

(1)(10分)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我们要继承它,不能让它消亡。(3分)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4分)

传统的乡村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在保留传统乡村文化基础上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与城市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又保持自己的特色,就能发挥传统乡村文化的积极作用。(3分)

(2)(12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城镇化现状,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3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抓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可以推动其他五个问题的解决。(3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同时,不忽视城镇化其他五个方面体现了这一要求。(3分)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又不忽视城镇化其他方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3分)

7.城镇化是人口持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 段。2 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培育得当,城镇 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材料一

注:2011年,东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61.0%,中部和西部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47.0%和43.0%,超过50%的省份已达15个,继上海市、北京市之后,天津市也超过80%。

材料二 W市近几年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的新城里人觉得收入不高,房价飞涨,这些让他们想退回农村;有的觉得与真正城里人差距较大,医疗、社保等和城里人不一样,因而觉得日子过得不滋润、不幸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W市政府如何让“新城里人”稳得住、过得滋润幸福?(12分)

(1) 经济信息:2002—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数、比重都快速增加,比重比上年提高保持稳定,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3分)但中西部城镇人口比重与东部地区差距仍然比较大,说明城镇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

意义:①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④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8分) (2) ①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新城里人”的困难。(3分)②要履行经济职能。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房价,让“新城里人”住有所居。(3分)③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和提高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让“新城里人”日子过得滋润、幸福。(3分)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政府应保障“新”“旧”城里人享有平等的权利。(3分)

8.(28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是85%,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国是97%。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有效解决了一些农民工问题。但农民工离真正市民化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行赶农民进城上楼;二是农民工公共服务不完善,不能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不充分。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挤出效应,使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稳定就业面临很大难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安全防护水平不高,恶意拖欠工资时有发生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12分)

(1)表一表明2002—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化水平还不高;(2分)表二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不断上升,乡村就业人员总数不断下降,城镇就业人员占总就业的比重显著提高。(2分) (2)①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农业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农民意愿。(3分)②要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工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3分)③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获得劳动安全防护和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等合法权益,(3分)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3分)

1.“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的意义。

2.城镇化对经济带来哪些有益的影响

3.就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 4.国家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 5.分析说明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6.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农村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

《城镇化建设专题讲座.doc》
城镇化建设专题讲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