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

2020-03-01 20:39: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 风 建 设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追求真理、强化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服务社会发展和张扬个性,是大学学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用大学精神去激励,用道德教育去引导,用大学制度去规范,用校园文化去陶冶,并注重把握好大学学风建设的学、思、用、创四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精神;大学制度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

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和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素质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提高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学风之意蕴

1.学风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意蕴

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准确把握学风这一概念的意蕴应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心理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从教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学习者应把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视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概而言之,作为大学灵魂的学风,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学风和学生的学风两项内容,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

2.大学学风建设之特点

正确理解与把握大学学风建设的特点,对于推进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履行大学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学风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性。大学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优良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诸方面教育管理的必然结果。从学校层面来看,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凭借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与推动,需要干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环境。从社会层面来看,大学学风建设还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以及各种社会价值观念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的学风建设。从学风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对学风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任务、职责及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法;干部、教师、学生也应认真履行学风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责及应享受的权利等等。学风建设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情况都可能影响到大学学风建设的整体成效。

二是渐进性。学风是大学师生的精神面貌、综合素养、教学质量、学习绩效和管理水平

的具体体现。学风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既是静态的常量又是动态的变量,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来反映。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需要认真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键、难点与焦点,以便为大学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科学化提供现实依据。

三是层次性。大学学风建设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学风建设工作中既有学校整体的建设规划,又有各职能部门具体的实施方法;既有教师的教学之风、学术之风,又有学生的求学之风、勤学之风;既有班风建设的规定,又有学生个体的优良学风培养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师生员工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工作职责,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增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同时,学风建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师生个体的变化和不同阶段上。掌握了学风建设的层次性特点,就能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大学学风建设之要点

我们认为,大学学风建设应重点抓好追求真理之风、强化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之风、服务社会发展之风和张扬个性之风几个方面。

1.追求真理之风

追求真理之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忠于真理的坚定信念,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勇于坚持真理、扞卫真理,为发现真理、传播真理、实现真理而奋斗。二是要有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要有不惟书、不惟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独立学术人格;要有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从任何外在的压力并坚持正确主张与思想的坚定信念。缺乏批判精神与怀疑精神,缺乏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精神,就很难达到追求真理这一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三是要与服务社会相区别。大学要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要服务社会,但大学更是研究高深学问、探究真理之“学府”,而不仅仅是服务社会之“学店”,“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要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没有这种距离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坚持真理。”

2.强化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之风

从19世纪洪堡创立柏林大学起,“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便成为世界大学的基本价值准则和办学理念。《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明确指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21世纪大学发展的永恒原则。关于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意味着松散的结构和最低程度的干涉。在学术努力的方向上”学术自由并不意味着学术活动不受任何约束,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统一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这二者被视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学术自由在彰显无畏的开放意识、自由的探究精神的同时,又蕴涵着一份责任、规范、自律和义务。此外,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就缺乏存在的条件,学术创新也难以实现,大学的民主便无从体现。

3.服务社会发展之风

大学服务社会就是大学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各学科的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主动服务社会,履行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大学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能进一步为学生创造条件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学习联系实际,把自己融人改革开放的主流社会。

4.张扬个性之风

无论是知识经济的呼唤还是素质教育的诉求,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已勿庸置疑。创新教育就其根本性而言,就是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过程。因为从人的发展来看,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滋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土壤。一个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更能应用现

代信息手段获取所需的知识,更能在专业文化知识方面认识和充实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三、大学学风建设之环节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就其逻辑体系、基本理念和最终成效而言,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四个环节:学、思、用、创。

第一个环节是“学”。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习成为生活的必需。诸葛亮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智无以成学。”宋代朱熹曰:“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逐步充实和成熟。学习二字的繁体写法是学晋。学字的象形含义是一个小孩子在学堂门外要进去;习字的象形含义是一只小鸟儿飞出了巢臼。学习是由学与习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学是学知识、学技能、学方法;习是练习、复习、实习。所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人是一个动态生成着的存在,是生命共同体中最令人困惑而又难以求证的生灵,永远处于不断的学习、奋斗、发展与完善的“未完成”之中。“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人生又是驾着生命之舟所进行的一次没有回程且不可避免的航行,而照亮与导引人生航程的“灯塔”,便是“学习”。

第二个环节是“思”。常言道:人生三件宝,谦虚、勤奋加思考。《论语·为政》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韩愈在其《进学解》中也写道:“行成于思,毁于随”。都是学与思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生物繁衍了数亿年,只有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透视出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原理;苹果坠地这一自然现象重复了数万年,只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1643—1727)领悟出这是在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玄奥;比萨斜塔倾斜了数百年,只有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1642)想起利用它进行了震惊世界物理学界的,而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却凭着敏捷的理论思维,在“日心说”的基础上,从第谷去世前所赠送的天文观测数据中,历时四年,研究提出了着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学风建设也是如此,一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乐于思考,才会有超乎寻常的新见和创造。

第三个环节是“用”。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学以致用,用得其所。要把学习的理论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通过学风建设,大兴刻苦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廉政勤政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干事创业之风。要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应用,这样学到的理论、经验、方法、诀窍,才会在实践中事半功倍。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苦干加巧干,不要只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第四个环节是“创”。“创”就是创业、创立、创造、创新。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独有品格。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不乏创新的自觉意识和伟大贡献。就意识方面而言,《论语·宪问》中说:“裨谌草创之”;《孟子·梁惠王下》中说:“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汉书·叙传下》中说:“礼仪是创”。就贡献方面而言,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传播,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舟六号”的飞天,无不令炎黄子孙扬眉吐气。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创新意识的久远渊源和绵延不断的坚韧探索。而创新则需要学习。人要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肖川.大学的理想与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2]王诺.读哈佛[J].读书,2000,(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5]毛泽东着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91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doc》
学风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