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2020-03-01 17:08: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案例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数学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的编写中,也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了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和有着生活经验的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就能组成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列举学生非常熟悉的:“妈妈买衣服”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是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动机。学生对买衣服的事例,不仅熟悉,而且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先导入:同学们喜欢新衣服吗?新年时你们的妈妈有没有给你们买新衣服?学生都很兴奋,纷纷告诉我,妈妈给他买了几件衣服。我及时引入正题:“这里有5件服装,它们的价格分别为①深蓝色的衣服46元、②浅黄色的衣服52元、③红色的衣服34元、④深蓝色裤子53元、⑤黄色的裤子41元。现在,假设妈妈有100元钱,要买一套服装,可以怎么买?应付多少钱?”思考一下后,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举手发言,他们都有了各自的方案。

(1)有的说要买①和④两件,因为衣服46元+裤子53元=99元,还剩1元钱。当我表扬他,并叫他坐下时,他又补充了一句话:“老师,我要买这件衣服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上衣是深蓝色的,裤子也是深蓝色的,这样看起来像套装,很漂亮。”

(2)有的说要买③和⑤,因为衣服34元+裤子41元=75元,这两件是这5件衣服中最便宜的,这样可以剩下最多钱,妈妈就可以省下很多钱,给我买书„„

看,学生想得多周到,不仅要看钱是否带够,还要注意颜色搭配,更要懂得给妈妈省钱。这时,我班心怡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你穿的这套衣服那么漂亮,能告诉我们要多少钱吗?”一开始,我被这位学生这一问给惊呆了,怎么会把这道题目联系到我身上来呢;可又想,这不是很典型地运用于生活吗!于是,我对学生说:“这套衣服上衣60元,裤子45元,你们说,妈妈的100元钱,够买吗?”学生兴致都很高,很快地回答出:仅差5元钱。

接下来,我们可发把这道题巧妙地延伸到学生身上,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需要多少钱,100元够买吗?肯定学生都很活跃,气氛很好,效果特佳。

总而言之,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就会充满兴趣地去学、去想、去表达,完成学生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知识的目标。

课后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深深的感受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举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的氛围,应及时将热情转到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上来,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小高潮。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doc》
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