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2020-03-03 19:36: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的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诵读课文,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3、体味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味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品读法、点拨法

2、利用PPT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PT,初步了解汪曾祺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代表作)

导入语:关于汪曾祺和他故乡高邮的鸭蛋还有一个小故事:在一个饭局上,有一个文 学青年对汪曾祺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听了这句话,汪曾祺先生抿了 一口酒,微微一笑,慢悠悠地说:“你说的不对,应该是秦少游第一,鸭蛋第二,我第三。” 汪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出名,但从这句风趣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高邮鸭

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汪曾祺先生去他的家乡感受一下,高邮端午的鸭蛋到底和别处有何不同。

二、识记目标,明确方向

同学们大声朗读并记住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的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诵读课文,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3、体味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同学们,让我们带着目标出发吧!

三、话端午习俗(第一部分)

(课前布置了预习,利用早读扫除了文字障碍,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朗读,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速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开篇介绍了哪些端午的习俗?这些习俗里都寄寓着人们怎样的愿望?

2、哪些详写习俗?哪些略写习俗?为什么?

3、有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和鸭蛋无关,可以删除,你同意吗?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明确:

1、作者共介绍了7个端午的习俗,分别是: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

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这些习俗有的是以毒攻毒,有的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的是希望生活红红火火,总之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2、略写前五种,详写后两种。前五种是别处也有的风俗,而后两种是只有家乡高邮才有的风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第一部分在介绍家乡的独特风俗“吃十二红”时,提到了鸭蛋,引出下文对家乡鸭蛋的介绍。

教师小结:原来汪曾祺先生这段看似与鸭蛋无关的内容里是暗藏玄机的,在介绍家乡的 独特风俗“吃十二红”时,提到了鸭蛋,这样就不着痕迹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下文对家乡鸭蛋 的介绍。难怪著名文学家贾平凹这样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先生自 己也说:“我希望自己文章的讲究,是一种看不出来的讲究。”所谓“看不出来的讲究”,是一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大智慧。

四、夸家乡鸭蛋(第二部分)

感受完多姿多彩的端午民俗,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鸭蛋到底 好在哪里吧?(跳读

2、3段)

1、假设《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来到高邮,你作为美食推荐人,你会从哪些方面推荐 高邮鸭蛋呢?且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明确:

高邮鸭蛋的特点

(1)名气:声名远播

(2)历史:历史悠久

(3)蛋黄:多为双黄

(4)口感:质细油多

(5)颜色:蛋白柔嫩,蛋黄通红

(在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汪曾祺语言淡而有味,幽默风 趣、雅俗共赏的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对家乡鸭蛋引以为傲的自豪之情)

2、如此美味的高邮鸭蛋,平时怎样食用呢?找出相关的句子,反复朗读,加以品味。

思考: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最富有表现力?都调动了人的哪些感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 出来了。

学生讨论,明确:最有表现力的词是“扎”“吱”“冒”“红油”,调动了人的视觉, 听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高邮咸鸭蛋质细油多,让人垂涎欲滴的特点。

教师小结:汪曾祺先生的确是一位语言大师,普普通通的几个词,在他的笔下像被施 了魔法一样,变得魅力无穷,这句话无一字写鸭蛋之美味,但却看的人口舌生津,直咽口水。

3、在作者的盛赞之下,小小的高邮鸭蛋俨然成了蛋中之极品,难道别处的鸭蛋真的都

不如高邮鸭蛋吗?这小小的鸭蛋中承载着怎样沉甸甸的情感呢?哪位同学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学生讨论,明确:小小的鸭蛋中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小结:别处的鸭蛋未必不好,这叫做情到深处不讲理,情人眼里出西施。正所谓: 月是故乡明,蛋是家乡好。从某种程度上说:舌尖上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

五、玩端午鸭蛋(第三部分)

1、这么好的鸭蛋,在端午节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呢?(用三字的小标题概括)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明确: (1)挂络子

(2)挑鸭蛋

(3)吃鸭蛋(4)玩蛋壳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乐趣呢?

(1)挑鸭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 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反复推敲用词,“蠢”“ 秀气”能否分别替换成“难看”和“好看”?明确:“蠢”“ 秀气”两个词用得好,运用拟人修辞,在作者笔下鸭蛋被赋予了灵性,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体现了孩子们纯真的童趣。

(2)玩蛋壳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反复诵读这句话,读出喜悦之情。)

思考:由蛋壳中放萤火虫,作者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古人把萤火虫放进纱袋是为了什么?高邮的孩子把萤火虫放进蛋壳又是为了什么?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明确:古人囊萤映雪是为了勤奋苦读,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而高邮的孩子把萤火虫放进蛋壳纯粹是为了好玩,是童心使然。

教师小结:端午的鸭蛋除了吃还可以玩,令作者久久难忘的其实是小小的鸭蛋中承载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

六、悟生活哲理

1、思乡的作品,总是弥漫着或多或少或浓或淡的忧伤气息,我们从本文中有没有感受到作者丝毫的忧伤气息,是不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生一帆风顺呢?

(PPT出示汪曾祺坎坷的一生相关资料) 1946年在上海失业时曾想过自杀。1958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农村改造,一呆就是四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深陷政治漩涡,几起几落。

虽历经坎坷但他依然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文如其人,他的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

看完以上资料,同学们讨论,谈感受,明确:苦难能磨练一个人意志,拓宽一个人的胸襟,只要你有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就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发现美。

2、文如其人,下面这首诗是家乡人对汪曾祺先生的评价,汪曾祺先生的为人为文,尽在其中。(学生齐读)

文章秋水芙蓉,处世和蔼可亲。 无意雕言琢句,有益世道人心。

3、有感而发

汪曾祺19岁时离开故乡出外求学,直到42年后,1981年10月,才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高邮。此后又多次返乡,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思乡,是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江苏电视台为汪先生拍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梦故乡》,汪先生每次看时都会泪流满面。他去世后,他的子女在他的墓碑上只刻了五个字“高邮汪曾祺”,以铭刻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有感于作者这份令人感慨的思乡之情,我创作了一首小诗和大家分享。

梦故乡

圆圆的鸭蛋 满载岁月的沉香

浸透了游子思乡的恬梦

梦中——

你手撑一支长长的竹篙 向江南小镇的芦苇深处漫溯 听,小桥下流水淙淙

看,蹒跚的鸭群迫不及待地离岸下水 孩子们手握一盏盏萤火虫点亮的小灯

追随着风的足迹

劈劈啪啪地跑过幽深的石板小巷 在花甲老人端午的长梦里

故乡——

是阿姐用五彩丝线缠在手腕的牵挂 是草书“一笔虎”中稚子顽童的率真 是雄黄酒永远挥不散的经年醇香 是“高邮汪曾祺”魂灵栖息的天堂

七、读同类美文

古往今来,思乡之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今天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是阅读两篇名家 思乡散文,完成文后阅读思考题,体会这两篇文章和本文的异同点。

1、《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2、《粽子里的乡愁》(琦君)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doc》
端午的鸭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