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2020-03-02 09:42: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一、导入。师唱《葫芦娃》的片尾曲,激趣导入。师:大家看了《葫芦娃》,对葫芦都不陌生,可大家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有一个人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来一起看一下他能不能种出葫芦来。

二、学习第一段,分角色读整篇课文。

1、师:读得真棒!真是读书小能手。大家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那就看看自己读懂了吗?请小朋友们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解决。(生默读第一段)

2、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请用最清楚的语言, 告诉你的同学行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个人种的葫芦长得很好。 生:我知道了这个人很喜欢小葫芦。

3、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刚才你们说这棵葫芦长得很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棵葫芦的各个部分吧!(课件显示)谁来说说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葫芦果是什么样的?

4、指导朗读第一段的第2、3句。

师(课件显示整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小小的葫芦已经组成了一幅很美的图画。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的读一读图上的两句话吧!(屏幕出示第

2、3句)(学生放开声音自由练习)

师:怎样才能读出葫芦长得好这种感觉呢?谁来读一读呀? 师:让我们一起站起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一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挂\"了几个小葫芦,而不 说\"结\"了几个小葫芦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一个个葫芦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了藤上。

5、师:你们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那个人非常喜欢葫芦?

6、师:你们喜欢这棵葫芦吗?那你们能不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呢?请小朋友们齐读第一段,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

7、师:小朋友们这么喜欢葫芦,葫芦叶和葫芦果知道了,有话要对小朋友说,我们赶快去听一听吧!(课件显示葫芦叶输送养料和葫芦果吸收养料以及它们的自述)

师:听完葫芦叶和葫芦果的话后,你们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学习第

二、三段。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因为有了茂盛的葫芦叶,所以才有可爱的葫芦。那个种葫芦的人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到二三自然段里去找一找,把你们找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伙伴。(小组合作学习)

2、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呢?

3、交流品悟,教师点拨。

师(课件演示: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当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他看见了蚜虫不去治。

生:他想让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 生:邻居劝他治虫,可他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不可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学生试读) ③、学生A站起来读。(声音较平淡)

学生B:没读好,应该把\"怕什么\"读重音,感情要比陈述句强烈。

师:你听清楚了他的意见吗?你愿不愿意再试试看?(学生A再读)。 ④、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感叹句吧。

师: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那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 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现在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在文中找找:他看见了什么?说什么?想什么?邻居看见了什么?说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读、听、想、划) (3)汇报,全班交流:

生: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我不怕!\"

师:有几个虫子他不怕,还真是满不在乎的。

生: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①、\"盯着\"、\"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②、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小朋友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说怎样读才算是

\"自言自语\"?(学生练读) 生:声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师:说得好。你从他的话中还感受到那个人说话时 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那个人急切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 师:理解得真好,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③、请小朋友们再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练读--指名表演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点评:抓住关键词语\"自言自语\"的教学,让学生感悟、理解,从而体会到种葫芦的人那种急切希望葫芦长大的心情。教师始终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通过\"自读\"去\"感悟\"。在训练中,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客观生活画面,在学生脑海里逐步清晰,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读)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①、师范读。

②、此时,邻居是怎样的心情?谁能把邻居那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③、我们和邻居一起劝劝那个人吧! 小朋友们多着急啊!可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着急吗?他不但不急,反而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呢?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①、那怎样读,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那个人说的话呢?请小朋友先练一练。

②、哪位小朋友来读?老师想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生:第一句要用奇怪的语气来读,第二句是反问句,\"还用治\"要重读,第三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③、师:说得棒极了,我为我们班有你这样爱思考的小朋友感到骄傲,为他鼓掌!

④、师:男同学和女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

4、分角色朗读第

二、三段

三、学习第四段。

1、师:种葫芦的人最后收到了自己想要的葫芦吗?请一个小朋友读课文的第四段。

2、(课件显示)师:这么可爱的葫芦都怎么样了?

3、师:你们能结合

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的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生: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虫子吃了,就不能给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4、可爱的小葫芦竟然都落了,你们心里有什么感 受?让我们齐读这一段,用读表现你的惋惜。

5、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_____\"的句式想象说话。\"(屏幕显示这一句式)(小组讨论)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

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了。\"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

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五.领会寓意,拓展延伸。

1、师:小朋友们真会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葫芦为什么会落?

生:叶子与果实的关系非常密切。

生:种果实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抓虫才行。 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叶子对植物来说很重要。

师: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生:因为要想得到好葫芦,就得缌保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 师:植物的生长应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

生:不听邻居的劝告。我爸爸就常对我妈妈说:\"听人劝,吃饱饭。\"

师:虚心听取他人的劝告,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是有联系,可有时由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做了许多这样的傻事。你能举出例子给大家讲讲吗?

四、布置课外作业。

假如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几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他的葫芦会长得怎样呢?请小朋友们拿起画笔,把他第二年种的葫芦画出来,行吗?

总评:

一、充满童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再配上

教师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比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感悟。

二、质疑问难

让学生回答\"葫芦为什么会落?\"这一问题时,有的从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方面回答,有的说\"小病不治,会得大病\",有的从\"他不听劝告\"方面回答,甚至连\"听人劝,吃饱饭\"这样的谚语都能用上,真可为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些回答,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引导。这样相互交流,大家对文章就有了全面的认识及深刻的理解。

三、抓关键词

教学第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那种急切希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就必须抓住对\"自言自语\"这个词的理解,这是本段的关健所在。老师以细微处着眼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doc》
教学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