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2020-03-02 01:22: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珍爱民俗文化、怀恋美好生活的深厚情感。 能力目标:

探究写作技巧,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情感目标:

体验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人生趣味,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和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情感和平淡生活中的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法,赏析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清明、端午、中秋)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吃粽子、吃鸡蛋等)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那么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端午的鸭蛋”,去领略鸭蛋的神采,品尝鸭蛋的滋味,感受那无尽的生活乐趣。(板书标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入手,贴合学生现实生活,便于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

二、讲授新课:

1.作者汪曾祺(PPT呈现):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汪曾祺散文注重表现“凡人小事”,能做到“以小见大”。

2.字词预习检查(PPT呈现):

咂摸

拧成小绳

用酒和

苋菜

络子

大襟

车胤

囊萤映雪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提示:①(别具一格的)端午的风俗;②(别有风味的)家乡的鸭蛋;③(别有情趣的)端午的鸭蛋。(板书)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本是学生熟悉课文的第一步,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4、围绕目标,合作探究 ㈠欣赏“鸭蛋”,探究鸭蛋特点,感受童年端午 1.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有怎样的特点呢?(PPT呈现)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

二、三段,请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文中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或为高邮的鸭蛋拟一句广告词,宣传一下高邮鸭蛋,注意突出高邮鸭蛋的特点。 (学生自读思考,小组交流探讨)

提示:①用句式说话要注意寻找文中表现高邮鸭蛋“声名远扬、与众不同、历史悠久、质细而油多”等特点的语句;②为高邮鸭蛋广告词时可以借鉴已知广告,但一定要注意突出高邮鸭蛋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探究高邮鸭蛋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是缘于其热爱家乡的爱屋及乌之情的。)

2.高邮鸭蛋是这样的让人垂涎、心动,那有鸭蛋相伴的童年的端午又是怎样的呢?(PPT呈现)请同学们阅读4—6段,可采用这个句式:“童年的端午是

的,因为

(文中所写的童年趣事)”。 提示:童年的端午是快乐、幸福、美好、充满情趣的,因为挂鸭蛋络子、玩鸭蛋、蛋壳装萤等。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童年端午的趣事,照应文题“端午的鸭蛋”;并在作者对有鸭蛋相伴的童年的追忆中,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想。) ㈡品味“鸭蛋”,体会作者情感,探究语言特点

1.高邮鸭蛋之所以令我们心驰神往,就在于作者写得好,情深意切。那么本文的语言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PPT呈现)下面同学们采用美读——通过恰当的语气、语速、重音,读出语句的意蕴和情味。要注意读出文章的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采用朗读竞赛的方式) 提示: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汪曾祺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这种绘声绘色,这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问题探究:“——”的作用是什么?(声音的延长)“一„„就„„”表明了什么,能否去掉?(不能。表明了油多,冒得快,令人欣喜。)将“冒”改为“挤”、“流”可以吗?(“冒”能更好地表现鸭蛋被扎后红油溢出的情态)请同学绘声绘色地读出来。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以他乡比故乡,褒贬之情十分突出。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浓浓的深情,超越事实的评价。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对家乡的赞美,饱含自豪之情。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深切怀念。(板书:热爱家乡

怀念童年)在这里,作者写鸭蛋——而实际上是抒发热爱故乡、怀念童年的情感,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美读等方式,探究、体会作者那镶嵌在字里行间的热爱家乡、怀恋童年的情感,了解作者散文“小叙事”的特点。)

2.如果同学们体会完了语言蕴含的情感,再采用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探究本文语言其它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语言特点可从三个方面探究——①口语色彩浓厚,用方言表现地方特色;②语言平实朴素,淡而有味;③运用古汉语作点缀,或幽默或典雅。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赏析等方式,探究汪曾祺闲适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这篇课文写的是“端午的鸭蛋”,而开头一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故乡的风俗,写了哪些风俗?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中心?

提示:⑴共写了7种风俗:先写了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⑥“放黄烟子”、⑦吃“十二红”等。(PPT呈现,展示风俗图片)⑵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必须首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设计意图:本环节探讨作者家乡的风俗的目的,旨在引出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

㈢ 巩固新课:

对于这篇妙趣横生、风格独特的美文,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难呢?(PPT呈现)请大家先简单交流一下,发言时可以有疑而问,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疑难;也可以明知故问,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

提示:①可探究文章结构,如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是赘笔;也有人认为是很自然的联想,很随意自由,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同意其中的一种,还是另有看法?②可探究文章细节,如作者说自己不喜欢袁枚这个人,他自己不会做菜,好道听途说,但却又全文引用他的文字,这二者矛盾,该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③也可探究文章语言,如作者说“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咸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你认为作者这些说法符合实际吗?对这些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想之情。)

(四)、作业设计与练习: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 )硝药,( )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又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根据语意,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本段都写了哪些风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句“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题自称为“端午的鸭蛋”,选文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画蛋黄时擦去“家乡的鸭蛋”和“端午的鸭蛋”,以突出“热爱家乡、怀念童年”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家乡的鸭蛋”,感受到作者热爱家乡的浓郁情感;透过品味“端午的鸭蛋”,感悟到作者超然自在的童心,引发我们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并且这二者本来就是难解难分的,儿时故乡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罩上一层光辉,它们就像高邮鸭蛋里面冒着红油的“双黄”;作者在写鸭蛋的时候又是在“端午的风俗”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端午家乡的风俗就成为这个大鸭蛋的蛋青。这就是高邮的双黄蛋。(教师结合板书画出鸭蛋图形)

同学们,当我们长大成人、离家远游之时,所有这些与童年与故乡有关的美好记忆,都将被珍藏在记忆深处,并会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化作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拨动你思乡的心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新课:

请欣赏一个音乐短片: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粽子,就来看鸭蛋,一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二、讲授新课:

很多同学都在预习中强烈地感受到:读汪曾祺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长者讲他过去的故事。这故事就像和煦的春风吹进我们的心坎,又像一支悠扬的乐曲拨动了我们的心弦,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文章是如何拨动我们的心弦的?

文章一开头就向我们介绍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再由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而十二红里有一道大众化的菜——鸭蛋,自然引出家乡的鸭蛋,于是水到渠成的转到写“端午的鸭蛋”,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1)(2)还有第(4)段,提到的挂“鸭蛋络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当时作者身处北京,离开家乡数十载,可对家乡端午节风俗却记忆犹新,这说明什么?再看家乡的鸭蛋,这是一个怎样的鸭蛋。你从文中哪些相关的语句看出来?可见家乡的鸭蛋是声名远播的,与众不同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质细油多的鸭蛋。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赞美、自豪之情跃然纸上。如此一个颇具特色的鸭蛋在端午节又将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乐趣呢? 你认为趣在哪儿?( )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在,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多么富有童趣啊!

三、巩固新课:

汪曾祺说端午的风俗,谈鸭蛋的特色,忆童年趣事,娓娓道来,趣味盎然,仿佛与你在话家常,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那么我们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情趣呢?

1、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选择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

可见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从小小的鸭蛋里品尝出生活的滋味,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能说说家乡的传统节日中,你有过类似颇具情趣的事吗? 从同学们精彩的描述中,感受到民俗文化在我们身边。

2、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节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渐淡化。请看一则报告(投影),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韩国何以胜出(投影),再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麦当劳,一提起穿就是耐克、阿迪达斯,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在对照之作者,有谁还这样虔诚地吃过鸭蛋?有谁还把端午吃鸭蛋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要热爱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只有深入了解体验生活,我们才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无穷乐趣。

四、作业设计与练习:

一、画线字注音如有错误,请在括号内改正过来

1、囊萤映雪(náng)( ) 2、车胤(rân)( ) 3、元稹(zhěn)( )

4、红苋菜(jiàn)( ) 5、扎下去(zā)( ) 6、橱柜(chú)( )

二、形似字组词

1、隍( )煌( )惶( ) 2、沧( )沦( )伧( ) 3、销( )硝( )捎( ) 4、抵( )砥( )诋( )

三、解释下列词语

1、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有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囊萤映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腌( ) 门楣( ) 苋菜( )

lào( )子 车yìn( ) 练náng( )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①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短语中没有多音字的一项是( ) A、酒和的雄黄 B、鸭蛋络子

C、装在蛋壳里 D、淡淡的咸味 4、为句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⑴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______(A、轻轻 B、淡淡 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⑵ 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______是不行的。(A、大概 B、也许 C、肯定)

⑶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_______(A、也许 B、大概 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其中“吱”能去掉吗?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

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腌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

D、无作用,纯属多余。

7、你的家乡在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或者家乡的某些特产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写一段话(一百字左右)介绍给大家吧!

五、板书设计:

上海人喜欢

高邮的咸鸭蛋出名 双黄蛋

袁枚的食经

高邮咸蛋的特点:质细而油多

鸭蛋与风俗

端午的鸭蛋

蛋壳的妙用

六.教学反思: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对于作者汪曾祺,也许知道他,但对他的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对于传统的民俗知道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够透彻深入,;对于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现出一种漠然;对于自己的生活总是觉得寡然无味„„总之,当代的中学生十分有必要进行民俗教育。

另一方面,初二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不知道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同时,对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只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教育情境,是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第三课时

练习课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doc》
端午的鸭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