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7-06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对话文本 撞击心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的经典之作。这篇课文语言凄美、情感强烈,富于变化,“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了解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二)引导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烘托效果。

教学难点

一、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她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她没有欢乐,没有关爱。只能痛苦地坐在很冷很冷的墙角里。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5-10自然段,划出文中描写小女孩擦亮火柴以后所看见的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聚焦“幸福”,积淀情感。

1、学生读文,划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看见幻象的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

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设计理念:初步体会小女孩擦亮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象,为后面的对比作铺垫。】

3、多美好的幻象呀!请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关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回答,看看每一次火柴灭后,小女孩处在怎样的现实之中。

(二)认清现实,宣泄情感。

1、学生根据“过渡”中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与奶奶有关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①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②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对比烘托,升华情感

课文中既写了小女孩擦然火柴后所看到幻象,又写了火柴熄灭后小女孩所处的冷冰冰的现实世界,同学们怎样理解这种写法(对比)?这样的写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在寒冷、饥饿和痛苦中所产生的美好幻象,衬托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一)深情朗读。

(二)思考

1、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2、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前一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4、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世人的无情。)

【设计理念:句子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更进一步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

同情,对社会现实无情的憎恨,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进行对比,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是虚实结合,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更能突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自己的幸福比生活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作业

(一)朗读课后习题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课外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附: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虚) 幻象

美好幸福

同情女孩 (实) 现实

残酷痛苦

憎恨现实

虚实结合(对比衬托)

威奢乡中心小学:李韵

推荐第2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讲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在有了对第一课时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背景、环境渲染、小女孩的外貌描写)了解,为本课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我采用第一次点燃火柴的部分,由师生共学。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燃火柴自学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课件展示5次幻象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

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

3《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景

(残酷、悲惨)———————

(美好、幸福)

寒冷 (温暖) 火炉

饥饿 (食物) 烤鹅

痛苦

(欢乐) 圣诞树

孤独 (疼爱) 奶奶

推荐第3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 板:可怜

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请你们快速浏览文5-10自然段,思考一下,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如下)生交流

2.对比阅读———体会幻景的美好,现实的残酷

师:可见小女孩每次看到的幻象都是自己非常渴望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美好的幻想中去。(板:幻象美好)

(一)、交流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

(1)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 (2) 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3) 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 (4) 指名读

(8) 感受现实的残酷

师:小女孩此时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

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好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现实残酷)

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 生:(失落、难过等)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更加可怜的女孩。(板:可怜!)

生齐:(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小结

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都在小女孩面前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写实与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三)、品读感悟第四次幻景——奶奶

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那些窗子后面的灯光也一点一点地熄灭,小女孩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用颤抖的手擦燃了第四根火柴,奶奶出现了,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

师:小女孩有千言万语要对奶奶诉说,可她更想永远跟奶奶在一起。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幻灯片出示)

师:无论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再现小女孩这样双手伸向天空,呼唤奶奶的情景。我们一起帮帮小女孩留住奶奶吧,齐读

师: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满了……

生:担忧,或者恐惧。

师:为什么?

生:怕奶奶不见了。

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她的愿望实现了。

(出示课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指名读读这句话?

(2).“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天堂) (3).生交流

师: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啊?非常可怜(板:可怜!!) 带着你们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所以作者满怀同情地说:(出示PPT) (1).齐读

(2).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现在 你能理解这个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了吗? (3).小结:死了才能幸福。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板:可怜!!!)

三、感悟结局,品味写法

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为什么说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师: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

五、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美好

现实残酷

可怜!!!

推荐第4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沐抚办事处中心小学——尹应会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5——13自然段,感悟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通过研读,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学会关心他人。

4、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它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

小女孩真可怜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又如何呢?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出示: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了,而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齐读这句,(放课件) 读了这句,你有什么疑问呢?

(1)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2)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这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

三、交流幸福。

有没有同学支持作者的观点,到课文中找找依据。认为“不幸”的同学也从文中找依据,好好读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交流一下。

交流回报。

1、请同学读第一次檫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火炉)

(再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多么温暖,多么明亮……)

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她还感受到其他幸福吗?

2、请同学读第二次到第五次檫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烤鹅) 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秒极了,谁来再读读,读出美妙的语气,还有其它幸福吗?

3、请同学读第三次檫燃火柴看到的幻景。(圣诞树)

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师: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谁能把她当时快乐的心情读出来。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还有吗?

4、请同学读第四次檫燃看到的幻景。(奶奶)

看到奶奶,她得到了疼爱,内心一定会怎样?谁能带着喜悦的心情再读一读。

5、读第五次檫燃火柴看到的幻景。(奶奶带她飞走)

幸福地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假如你手上也檫燃了火柴,你会幻想到以上的东西吗?为什么呢?那小女孩为什么会呢?)

四、交流不幸。

师:(面色凝重)可是,小女孩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她得到了吗?对她没有得到,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讨论交流汇报

带有绝望心理的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她又一次檫燃了火柴,而

这次与前四次相比,尤其是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

讨论交流汇报

请再来读读这句话:“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

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刚才有同学说,这是在写小女孩的幸福,现在你有新的体会吗?

五、升华情感

是的,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当时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什么也得不到,她死了,也没人理解,只知她冻死了,但作者理解,我们也理解。

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此时,你能告诉老师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吗?

五、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1、这个悲惨的小女孩飞走了,她飞到了我们身边,这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将怎样帮助她?

六、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渴望

火炉温暖

烤鹅食物

圣诞树快乐

奶奶疼爱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幸福

推荐第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一共分为哪几部分?(生答:1.小女孩的处境2.小女孩擦燃火柴3.小女孩冻死街头)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看一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一次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并划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味感悟,合作探究。

(一)紧扣幻境,感受“幸福” 哪位同学能读一下,小女孩在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什么呢?【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注意当时的语境——舒服】那么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实中陪伴小女孩的只有寒冷。)

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但现实中却只有寒冷。小女孩除了温暖还渴望得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余下四次擦燃火柴部分,小组自学讨论时需要注意,先读一读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再读一读现实中陪伴她的是什么。

哪个小组能汇报一下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后都发生了什么?【生读幻境和现实部分的相关语段,教师引导朗读语境。】(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是烤鹅,说明小女孩希望得到食物,但现实中只有饥饿。)

温暖和食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但是这一切小女孩都没有,那么除了这些基本的需求之外小女孩还需要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时她都看到了什么。【生汇报第三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圣诞树,希望得到快乐,但现实中她是痛苦的。)

小女孩本应有个无忧无路的童年,但是陪伴她的却只有痛苦,你觉得谁能带给她快乐呢?(奶奶)你是从哪知道的呢(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哪位同学找到了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后都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什么呢?【生读课文】从哪能看出小女孩的奶奶是疼爱小女孩的呢?(通过温和、慈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奶奶疼爱小女孩,另外作者在这里用了四个感叹号,也体现出小女孩渴望将奶奶留住的愿望。)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也许只有奶奶才是那个最疼小女孩的人,那么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是怎么做的呢?(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是小女孩第几次擦燃火柴?(第五次)那么火柴熄灭后陪伴小女孩的又是什么呢?(火柴熄灭后,陪伴小女孩是死亡。)

(二)对比现实,品味“幸福”

幻境当中小女孩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而现实则是残酷的,那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板书:命运悲惨、对比描写、虚实结合

(三)层层深入,揭秘“幸福”。

1、尽管小姑娘竭力想要让火柴继续的燃烧下去,但是最终火柴还是熄灭了,小女孩也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在当时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什么也得不到,她死了,也没人理解,只知她冻死了,但作者理解,我们也理解,而且理解很深。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此时,你能告诉老师句

中两个“幸福”的含义吗?【小组讨论】(两个“曾经”是在火柴擦燃时产生的幻想,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小女孩死前是在美好幻想中度过,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小女孩不用再受冻挨饿,死亡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2、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1)当作者写道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这两个“幸福”时,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同情,不满)同情什么?(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对谁不满?(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

(2)请带着这种心情再读最后一节。

三、拓展延伸,分享“幸福”。

师:和小女孩相比,现在我们的生活幸福多了,如果这个悲惨的小女孩就在我们身边,这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将怎样帮助她?试着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推荐第6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符少月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

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2.将残酷现实与美好幻景,在四次擦燃火柴中对比阅读,逐渐感悟小女孩

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在学文中渗透“以喜衬悲”的写作方法。

3.感受小女孩的幸福,让孩子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代学习任务。

I.播放第1~4自然段动画画面,回忆上节课内容。

2、从这个短片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谁能把这一段的内容概括一下。

3.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在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结局又是怎样的?这节课就结合课后问题理解第

二、三段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

(一) 整体感知

师:本该是人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年夜,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回,她又冷又饿,无人关心,无人疼爱,只好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卷缩下来,这时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于是,小女孩用擦燃火柴的亮光来取暖,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看看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多

少次火柴?你的依据是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二)、研读第一次,指导学法。

1、教师导读:五次幻想内容各不相同,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5自然段。

2、指名反馈: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了美丽的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的小女孩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者一句子。

5、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说明了什么?

6、小结:小女孩实在太冷了,所以她渴望温暖,哪怕是一根火柴的火焰,她也觉得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可是,擦燃这根火柴对她来

说却不容易。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7、指名朗读,读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艰难和矛盾。

8、指名反馈:小女孩只是擦燃一根火柴而已,为什么显得这样艰难和矛盾?

9、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0、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法。

(1)、先读读,找出幻想的句子。

(2)、再想想出现了怎样的幻象?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东西?

(3)、体会小女孩的情感,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合作学习,迁移学法。

1、教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想。

2、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 原因 │├──────┼──────┼─────┼───┤│第—次│大火炉│暖和│ 冻僵 │├──────┼──────┼─────┼───┤│││││├──────┼──────┼─────┼───┤

│││││├──────┼──────┼─────┼───┤│││││├──────┼──────┼─────┼───┤│││││└──────┴──────┴─────┴───┘

3、集体反馈,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4.指导朗读课文。(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在那个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拓宽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6.小结过渡: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

三、探究,深化文本的主题

1、教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最终命运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表示小女孩命运结局的句子。

2、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3、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3、小女孩又冷又饿,结果冻死在街头。她的嘴角上为什么还带着

微笑呢?

4、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小女孩死前所看到的

美丽的东西。可这“幸福”该怎么理解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反馈总结(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

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

7、教师:同学们,在当时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等于

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读完这个童话,我们心里一定有很多感想。下面先请同学们来听听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配乐朗诵)

2、小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或者你准备怎么做?

推荐第7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卖火柴、擦火柴、被冻死)

二、学习5~10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五次擦燃了火柴。

自由读5-10自然段,想想:(1)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幻象?“ ~~~~ ”画出来。(2)火柴熄灭后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用“——”画出来。

交流自学。

1.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图)

2.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谁来读一读? (1)(出示幻象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她看到什么?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火炉

渴望

温暖。)

(3)为什么她会看到火炉?(板书:寒冷)

(4)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

(1)愿意读的一块读。

(2)小女孩看到什么?(板书:烤鹅

圣诞树)

(3)她为什么会看到烤鹅、圣诞树?(板书:饥饿

没快乐)

(4)幻象这样美好,可现实是怎样的?(没有快乐,幸福)(板书:幸福、快乐)

4.可是,三次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是什么呢?(板书:现实)

(1)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2)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

(3)小结:这里作者做到把现实和幻象相结合来写表达出幻象越美丽,现实越残酷。

4.想象:如果小女孩在看到圣诞树后还擦了一次火柴,她会看到什么?火柴灭后残酷现实怎样?把幻象和现实结合起来写一写?

5.她第

四、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什么?(板书:奶奶 飞走) (1)看到奶奶说明什么?(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板书:关爱) 6.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1)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2)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什么?(小女孩此时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7.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出示)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小女孩想把奶奶留下的强烈愿望。)

(2)指导朗读。

8.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女孩死了。小女孩要想活着,等待她的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去,小女孩才会彻底摆脱这痛苦的一切。)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11~12自然段

过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死在了新年的张灯结彩中,死在了富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让我们再去看看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小女孩。

1.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一下:“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两个“幸福”分别指的是什么。

2.交流。(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板书:幸福)

3.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人们对这一现实充满什么(不满 愤慨„„)

4.对于小女孩这样的穷人你内心是怎样的?(同情)齐读。

四、总结,表达方法 1.看板书,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

2.安徒生爷爷就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板书:虚

实)

五、拓展延伸

1.《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在插图旁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2.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

温暖

食物

快乐

关爱

幸福

同情 (虚) 幻象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

(实) 现实

寒冷

饥饿

没欢乐

没关爱

痛苦

憎恨

推荐第8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9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5—13自然段,感悟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通过研读,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学会关爱他人。

4、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它主要讲了什么?

2、小女孩真可怜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又如何呢?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让同学找出描写小女孩悲惨结局的句子。

2、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了,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呢?而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齐读,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思考呢?

三、交流对“幸福”的看法。

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自主研读、探究。

1、让同学逐一找出小女孩五次檫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从 中体会小女孩看到的幻景是幸福的)

2、指导朗读,让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并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四、交流不幸。

1、找出相关句子,有感情朗读,体会前三次火柴灭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

2、当小女孩幻想到奶奶时,她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此时小女孩是怎样叫呢?“奶奶!”小女孩( )地叫起来。多读,加强指导。

3、讨论第五次擦火柴,多元化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出示: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刚才有同学说,这是在写小女孩的幸福,现在你有新的体会吗?

五、升华情感。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此时,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句中的两个“幸福”指 什么?

2、从幻景与现实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1、这个悲惨的小女孩飞走了,她飞到了我们身边,这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将怎样帮助她?

2、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痛恨,故事虽告一段落,但它却引起更多人的思考,生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应怎样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

七、作业:(选其中两项完成)

1、读读最让你动情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发挥你的想象,围绕“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写一段话。

3、关注世界,通过各种媒体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小女孩”,走近那些生活在中东地区饱受战争折磨的贫困儿童,写写他们的故事。

板书设计:

生活贫苦: 又冷又饿 幻景幸福: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 现实悲惨: 寒冷 饥饿 孤独 痛苦 冻死

推荐第9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 荆溪古山洲小学 张秀华 指导老师 陈曦

【设计理念】

本堂课就是整合朗读、想象、对比、批注等方法,引领孩子走进小女孩的心灵,读懂小女孩的渴望与追求,进而更深一层感受小女孩现实的可怜,命运的悲惨,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3.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4.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5.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感受小女孩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师:抓住了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情概括得很完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 板:可怜

为什么说她很可怜?生交流

师: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大年夜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小女孩却——(出示课件)

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

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

师:从同学们动情的声音当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是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命运。刚刚我们是对课文1—4自然段进行了回味,我们知道了小女孩的可怜。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课文又会让你读得出怎样的小女孩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童话,走进小女孩的内心深处。 1.请你们快速浏览文5-10自然段,思考一下,从小女孩前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如下)生交流

•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第

四、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预设生:她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她很冷,渴望得到温暖;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很孤独,想得到了一些快乐;她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因为她太痛苦,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她第四次擦燃火柴,因为她的奶奶是她的全部,她想和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摆脱悲惨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2.对比阅读———体会幻景的美好,现实的残酷

师:可见小女孩每次看到的幻象都是自己非常渴望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中去。(板:幻象美好)

(一)、交流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

(1)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 (2) 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3) 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4) 指名读

(5) 找出幻想部分

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把中间的这几行字变成了红色,(大屏幕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变成红色。)这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呢?能看出来吗? 生:是关于小女孩想象的。 (6) 对比教学

师:我把这部分想象的内容删去,然后稍微变动一下,改成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火柴灭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这样删掉不好?

师:那我们自己来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她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

生自由答:(温暖、舒服、幸福等) 师: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边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总是充满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7) 指导朗读

带着你们的新感受把这段话读一下。 (出示课件)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a.自读

b.指名读(个别指导) c.同桌互读 d.齐读

师:读出了一份温暖,读出一份惊喜,其实安徒生的语言,就像一首诗,让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段落以诗歌形式出现,音乐起)

生齐读: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 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 烧得旺旺的, 暖烘烘的, 多么舒服啊! (8) 感受现实的残酷

师:小女孩此时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出示课件,音乐停止。)读—— 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现实残酷)

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 生:(失落、难过等)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更加可怜的女孩。(板:可怜!)

(二)、逻辑导读,对比学习第二次、第三次幻景

1、第二次幻景

第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她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齐:喷香的烤鹅。

师:因为渴望食物,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读—— 生齐:(读)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2、第三次幻景

师:第三次,她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出示课件)读—— 生齐:圣诞树。

师: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小结 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都在小女孩面前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三)、品读感悟第四次幻景——奶奶

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那些窗子后面的灯光也一点一点地熄灭,小女孩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用颤抖的手擦燃了第四根火柴,奶奶出现了,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

1.小女孩此时心情怎样?

2.见到了奶奶,小女孩掀起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的疼爱。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奶奶活着的时候怎么疼小女孩?

学生交流

3.见到了奶奶,小女孩见到了摆脱苦难生活的唯一希望,也勾起小女孩满腹的伤心事。此刻你就是小女孩,你想对奶奶诉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插图边上。(悲伤音乐响起)

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 师:小女孩有千言万语要对奶奶诉说,可她更想永远跟奶奶在一起。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你就是小女孩,自己把这段话读一读。(播放音乐)

出示课件: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1)生自读

(2)指名读(个别指导) (3)全班齐读

师:无论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再现小女孩这样双手伸向天空,呼唤奶奶的情景。我们一起帮帮小女孩留住奶奶吧,起 ——

生齐读: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四)、品读感悟第五次幻景——和奶奶一起飞走

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溢了„„

生:担忧,或者恐惧。

师:为什么?

生:怕奶奶不见了。

1、对比感悟

(1)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出示两次擦火柴的句子):①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生交流

师小结: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

指导朗读 (3)小结:

从最初的犹豫,到终于抽出一根的下定决心,再到擦然一整把火柴留住奶奶,为了追求幸福,小女孩什么都不顾及了。故事是凄美的,小女孩身上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幸福的脚步却是迷人的。

2、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

她的愿望实现了。(出示课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指名读读这句话

(2).奶奶带她走时她很幸福。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3).生交流

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啊?非常可怜(板:可怜!!) (4).齐读

带着你们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2、理解最后一句话

所以作者满怀同情地说: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齐读

(2).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现在 你能理解这个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了吗?

预设答案

生:没有,第二个幸福指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第一个幸福指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3).小结:死了才能幸福。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板:可怜!!!)

三、感悟结局,品味写法

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此时你的心情如何?生答(难过) (2)再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齐读——

生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了这句话之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心情变得非常欣慰。)

(3)对比结尾,了解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师:非常欣慰。所以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绝望。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叫孙建江,他这样说:谁读一下?(出示课件)

生: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师:下面我们来看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课件出示: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结尾:

(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成为天鹅之后)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拇指姑娘》结尾: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飞到了那个国度,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鲜艳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皇后。

师:对比一下,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交流)

师: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

四、拓展延伸

1.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结尾,这样以喜衬悲的写法让故事更加凄美了,每一个读到她的读者无不为之动情,有一位 9岁儿童读了这个故事就感动地写了这样一首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

大家回去读一读。想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用生命写作的伟大作家,他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这些作品深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回去读一读《安徒生童话集》里其他故事,希望这些童话像小女孩的火柴一样,火光虽然微弱却能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美好

现实残酷

可怜!!!

推荐第10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虚幻的童话故事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

2、品读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体会小女孩的美丽心灵和黑暗现实之间的反差,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3、通过对小女孩悲剧的解读,批判人与人之间隔膜、冷漠的社会现实,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触发情感,交流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哀婉动人的童话。读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已的感受。

2、听写: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用字条出示这句话,学生校对。

4、齐读这句话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交流心得: 当你口中读着这句话,心里想着那位可怜的小女孩的时候,你是否觉得自己被一些字眼触动了,甚至是被这些字眼触痛了呢? ....板书:美丽幸福

二、品读析义、朗读悟情

(一)理解“美丽”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

3、同学们,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在小女孩的眼里这些东西的美丽的?请自由读课文有关的段落,并把能表现出“美丽”的词句划出来读一读。要读得有感情,有韵味哟!

A、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生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多么舒服啊!”读出发自内心的感慨,赞美。)

B、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火炉不见了,就连我们也觉得是那样的无奈、失望。)

C、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鹉正冒着香气。(“冒着香气”的烤鹅多诱人啊。)

D、令她惊奇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瞒珊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神奇的烤鹅,美丽的幻想。)

E.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F、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G、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教师指导读出惊叹的感情)

(二)理解“幸福”

1、再次深情地朗读听写的一句话。

2、从那些词句中看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很幸福?(板书:奶奶)请大家再从课文中的找找、划划。并把它读出来。

A、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唯一疼她”)

B、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C、“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鹉,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假如你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当你朝思暮想的奶奶出现在你的眼前时,你会怎样激动地叫一声奶奶?又会怎样祈求奶奶把你带走呢?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D、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E、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天使、圣母、圣洁)

F、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G、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微笑不光是因为她见到了美丽的东西,更是因为她跟着奶奶一起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大年夜。)

三、点拨提升,拓展升华

一根火柴熄灭了,暖和的火炉不见了;一根火柴熄灭了,喷香的烤鹅不见了;一根火柴熄灭了,美丽的圣诞树不见了;一大把火柴又能燃烧多久呢?慈祥的奶奶又能去哪里寻找呢?(教师一边说,一边逐次擦去板书的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安徒生爷爷伤心地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

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重读“谁也不知道”)

1、你从“谁也不知道”这几个字中读懂了什么?

(人们对小女孩之死漠不关心。人们缺少爱心。人心太冷酷了……)

2、我们读过了这篇课文,还能说“谁也不知道吗”?现在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对安徒生爷爷,对卖火柴的小姐姐说一说。

四、作业:

小练笔:小姐姐来到我身边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火炉

美丽:烤鹅

圣诞树

幸福:奶奶

1、教学重点:①从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②从倒数第三个自然段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①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内涵的能力。

教案的关键字:

1、导入新课、启发自学

2、自主探究、解决疑点

3、质疑问难、培养能力

4、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学习作者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体会的能力。

思想教育渗透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倒数第三个自然段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关键:

以课后思考练习二为主线。

五、教学方法: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法。

六、学习方法:

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

七、教学思想: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具准备:

微机软件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启发自学

(1)、复习课文第一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谁愿意说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

(2)、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地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自主探究,解决疑点

(1)、整体入手,提出问题

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重点有序地板书几个问题:

①、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

②、她看到了什么?

③、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2)、分段学习,解决问题

①、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自由读文,解决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

b、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体会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c、读中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犹豫不决,看到火炉时的高兴喜悦,火柴灭后的难过失望。②、学习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默读,解决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

b、教师设疑:“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这句话已经把小女孩看到的东西表达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摇摇摆摆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句话呢?

(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性和合理性)

c、指导朗读“更妙的是......又厚又冷的墙。”

③、学习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b、解决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

c、指名读文,再现情境。

④、学习小女孩第

四、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指名读文,解决三个问题。

b、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心理。

c、屏幕出示“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体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d、找出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在联系。

3、质疑问难,培养能力

①、轻声读最后一段。

②、学生质疑。

③、屏幕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体会两个“幸福”的含义,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4、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①、学生谈体会,用自己生活的美好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作比较。②、教师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③、布置作业:写读后感《我和小女孩比童年》《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5、板书设计

7、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火柴美好幻象温暖食物欢乐疼爱幸福

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

火柴灭悲惨现实寒冷饥饿孤独痛苦冻死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大把

第11篇:(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3.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4.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5.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感受小女孩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 板:可怜

为什么说她很可怜?生交流

师: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大年夜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小女孩却——(出示课件)

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 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

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

(一)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1)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

(2) 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生交流。 (3) 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4) 指名读

(5) 找出幻想部分 (6) 对比教学

a.这部分幻想的内容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对比:那我们自己来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她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 生自由答:(温暖、舒服、幸福等) 师小结: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边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总是充满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7) 指导朗读

a.自读

b.指名读(个别指导) c.同桌互读

d.齐读(段落以诗歌形式出现,音乐起) 生齐读: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 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 烧得旺旺的, 暖烘烘的, 多么舒服啊!

(8) 感受现实的残酷:但是火柴灭了,小女孩的心情如何?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

1、小组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利用刚才的学法,自学6-10自然段,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组内交流。 (2)自学提示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班内交流汇报,适时评价,及时释疑。

(三)品读感悟第四次幻景——奶奶

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第五次,小女孩接连看到了奶奶,温和慈爱的奶奶,唯一疼她的奶奶。

1.小女孩此时心情怎样?

2.见到了奶奶,小女孩掀起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的疼爱。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奶奶活着的时候怎么疼小女孩?

学生交流

3.见到了奶奶,小女孩见到了摆脱苦难生活的唯一希望,也勾起小女孩满腹的伤心事。此刻你就是小女孩,你想对奶奶诉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插图边上。(悲伤音乐响起)

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1)生自读

(2)指名读(个别指导) (3)全班齐读

(四)品读感悟第五次幻景——和奶奶一起飞走 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溢了„„

生:担忧,或者恐惧。

师:为什么?

生:怕奶奶不见了。

1、对比感悟

(1)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出示两次擦火柴的句子):①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生交流

师小结: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

指导朗读 (3)小结:

从最初的犹豫,到终于抽出一根的下定决心,再到擦然一整把火柴留住奶奶,为了追求幸福,小女孩什么都不顾及了。故事是凄美的,小女孩身上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幸福的脚步却是迷人的。

2、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

她的愿望实现了。(出示课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指名读读这句话

(2)奶奶带她走时她很幸福。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3)生交流

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啊?非常可怜(板:可怜!!) (4)齐读

带着你们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2、理解最后一句话

所以作者满怀同情地说: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齐读

(2)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现在 你能理解这个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了吗?

预设答案

生:没有,第二个幸福指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第一个幸福指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3)小结:死了才能幸福。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板:可怜!!!)

三、感悟结局,品味写法

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此时你的心情如何?生答(难过) (2)再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齐读——

生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了这句话之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心情变得非常欣慰。)

(3)对比结尾,了解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师:非常欣慰。所以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绝望。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叫孙建江,他这样说:谁读一下?(出示课件)

生: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师:下面我们来看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课件出示: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结尾:

(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成为天鹅之后)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拇指姑娘》结尾: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飞到了那个国度,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鲜艳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皇后。

师:对比一下,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交流)

师: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

四、拓展延伸

1.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结尾,这样以喜衬悲的写法让故事更加凄美了,每一个读到她的读者无不为之动情,有一位 9岁儿童读了这个故事就感动地写了这样一首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

大家回去读一读。想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用生命写作的伟大作家,他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这些作品深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回去读一读《安徒生童话集》里其他故事,希望这些童话像小女孩的火柴一样,火光虽然微弱却能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美好

现实残酷

可怜!!!

第12篇:1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主备人:赖秀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文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三、自学指导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自学指导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自学指导

(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自学指导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

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四.当堂训练

1.读有关安徒生的作品。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教学反思:

第13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威奢乡中心小学李韵,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卖火柴和擦火柴,本节课重点学习小女孩五次划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象,表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2、引导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5、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1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表现手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

如今的小孩子生活幸福,无法体会和感受当时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所以我把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除了理解内容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表达方法的习得。美丽的幻象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虚实对比的写法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得比较少,所以,我认为本文的另外一个教学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三、说教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小女孩的生活境遇。

(二)“启发质疑法”

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生活境遇后,我出示最后一段并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对课文最后的两个“幸 2

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读—思—议—写”结合法

对于这种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先思中交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我巧妙利用小女孩和学生自己对比,打开同情话题,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一)朗读法

于永正老师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才是活的,朗读时赋予作品以生命。”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讨论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结尾难以理解的句子,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五、说环节设计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对教学的主体环节作了如下设计:“聚焦“幸福”,积淀情感→认清现实,宣泄情感→对比烘托,升华情感”

(一)聚焦“幸福”,积淀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选择自己认为小女孩看到的让自己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这样做为后面衬托现实中的不幸做好了扎实的铺垫。

3

(二)认清现实,宣泄情感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把描写现实的句子找出来,我相机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让学生读然后体会小女孩幸福中的不幸,这样孩子们便能深刻地理解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幻想的幸福更衬托了现实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对比烘托,升华情感

美丽的幻想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这时我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三个环节“对比烘托,升华情感”,水到渠成地概括出这篇课文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对比的写法,更加深刻地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猛烈的碰撞。

六、说板书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虚) 幻象

美好幸福

同情女孩 (实) 现实

残酷痛苦

憎恨现实

虚实结合(对比衬托)

这样的板书既抓住重点,又简单明了;既体现了文章的叙事线索,也突出了文章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课文主要的内容一目了然。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较强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威奢乡中心小学:李韵

第14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人教社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着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二、说学生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相当部分男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会制度的黑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于现实合理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

与此同时,基于六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分析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合作学习法——涉及到课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讨论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质疑探讨法——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策略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运用“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温故、感知;

二、理解、体会;

三、运用、讨论;

四、交流、强化;

五、对比、升华;

六、拓展延伸。

(一)温故、感知

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创设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开课时,运用“假设”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引入新课,把学生极快地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然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些什么?对她说些什么?”这样的引入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理解、体会

1、引导、授于学法

《课标》中提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开课后,让学生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初步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重点读文中写卖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在学生朗读和了解了课文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此时应抓住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这时,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然后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议读的情况。

3、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对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部分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刚才的学习方法:

一、默读课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

二、接着轻声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

三、最后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面的课文起到指导作用。

(三)运用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交流、强化

通过刚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

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

教师紧接着创设情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从小女孩的角度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冷酷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配着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幻灯片。学生静静的聆听,细细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

幻灯片播放结束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对比、升华

此时,学生的心灵已有所撞击,并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心,于是,教师接着创设情景: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安徒生说,学生还可以对社会说。在学生多角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可以层层深入到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六)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延伸训练: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线索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2009-5-19 19:04:00 | By: 小荣儿 ]

0

2009年5月15日,沈阳市小学语文初小衔接教研即评优课在沈阳市实验小学一部举行,我有幸参加此次比赛,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下面是我参加此次活动的一点思考。

一、设计意图

1.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渎自悟。

2.《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是以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为训练重点的第一篇文章。因此,我希望引领学生在仔细品读文章词句的基础上再联系作品的内涵想开去,使学生在获得文本本身的内容的同时,获得文字背后的信息,从而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并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奠基。

二、本节亮点

(一)成功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入文本。1.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崔峦同志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在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配画歌

曲的同时,再以教师动情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情境感悟

现在的孩子是蜜罐中长大的,他们中大多数不知道生活中还有“苦”,与文中小女孩的距离巨大,对于小女孩的痛苦和幸福的理解有很大难度。我在教学时创设了一定情境,帮助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理解小女孩看到圣诞树时,把学生中的一人想象成“小女孩”,让他去接受大家的祝福,由此对小女孩的幸福感才有了切身的体会。

3.情境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最好表达。要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靠近,我利用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她无比寒冷的时刻,送给她温暖的大火炉,想到自己不冷了,再把这种感觉用声音表达出来。课堂效果证明,这个设计很成功。

(二)批注阅读,带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里波特,读文章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于是我告诉学生,读文章要细细地品,慢慢得读,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那些词句的旁边。学生掌握了批注式阅读,一边读文,一边感悟,一边批注,在全班汇报交流的时候,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发挥想象,带领学生走出文本。

1.想象,填补文本空白。

本文是以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为训练重点,为此,我在学生理

解文本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想一想,小女孩还会告诉奶奶一些什么呢?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会有些什么?当小女孩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祝福的话送给她?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2.想象,拓展文本内容

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的结局,学生对这个结局一定非常不满意,于是在课堂接近尾声之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通话大师,为小女孩重新按排命运的结局。于是,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不仅学会了安徒生大胆合理的想象,而且他们的善良怜悯之心跃然纸上。有的同学写道好心的人把它收留,有的同学则让她的奶奶重返人间,还有的同学联系课文,让那个欺负她的小男孩向她道歉„„

(四)即时评价,带给学生无尽动力

在以往试教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是“好、对、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里呢?学生不明白。 教研员付老师多次提示我,评价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学生才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正是即时评价的精髓。于是我不断的想,到底该怎样评价呢?在上这节课时,我细心听取学生的汇报或回答,抓住学生回答的要点,指出他的可取之处,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做出了明确的评价,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因素,得到了教研员的高度赞扬。

三、不足之处

本节教学,我在新民市语文教研员的指导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际施教过程中没能把教学按计划完成,存在不足之处。

1.表格的处理有些唐突。我刚刚把表格出示出来,就有好多学生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令我激动兴奋地忘了提要求,直接叫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好在,学生说的很好,符合我的设计意图。

2.课堂超时两分钟。学生改写结尾的作品让我感动,让我折服,让我想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奇妙的想法,于是忘了时间。应当见好就收,时间才刚刚好。

第1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卖火柴和擦火柴,本节课重点学习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

二、说学生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相当部分男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于现实合理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难点是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法

合作学习法——涉及到课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讨论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质疑探讨法——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

式,运用“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温故、感知;

二、理解、体会;

三、运用、讨论;

四、交流、强化;

五、拓展延伸。

(一)温故、感知

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创设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开课时,运用“假设”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引入新课,把学生极快地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然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些什么?对她说些什么?”这样的引入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理解、体会

1、引导、授于学法

让学生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初步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重点读文中写卖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在学生朗读和了解了课文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此时应抓住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这时,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然后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议读的情况。

3、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对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部分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刚才的学习方法:

一、默读课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

二、接着轻声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

三、最后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面的课文起到指导作用。

(三)运用讨论

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交流、强化

通过刚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

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

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延伸训练: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线索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

第16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大源学校

李占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生字词。

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安徒生有关资料、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谁能介绍一下安徒生?(生介绍安徒生资料,如果生没有收集到,师作简要介绍或补充。

(二)、预习展示台

学习目标一:会写课后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学会运用词语。能概括课文内容。

学习方法:1.小组内展示预习的字词。确定好小组展示的内容,在小黑板展示

交流形式:

1、小组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

2、课件示生词。抽读、齐读。用喜欢的词语造段。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补充、评价)

(三)、自主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二:感受小女孩又冷又饿的悲惨生活。

学习方法:通过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重点的词。 先一起来学习小女孩卖火柴部分

1、自己读读1-4自然段,勾出体现小女孩处境的句子。

2.你能从这一部分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可怜?(从冷、饿、无人疼爱三方面引导)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学生答到写小女孩冷的句子,互相评价、补充。(板书:冷)师引: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小女孩的冷? (1)“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3)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4)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当生答到该句,师引:仅仅是冷吗?还能看出什么?(小女孩饿。板书:饿)

(5)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 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能够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又冷又饿吗?(抽生读句子) 3.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板书:无人疼爱)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都是比较清楚能看出来的,其实书中还有别的地方也可看出小女孩的可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互评、补充。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没有鞋穿)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么美丽的小女孩却是如此悲惨的命运,用美好烘托出可怜。)

(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个特定的时间。后面又强调,这里两次写“大年夜”,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小女孩也渴望过美好的生活。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小结:就在这个象征着团圆、幸福的大年夜,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冒着风雪,在寒冷的大街上走了一整天。她又冷又饿,还不能回家。身边的人来去匆匆赶着回家团圆。没有人注意她,没有人关心她,她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拓展练习: 完成课后第二题 预习目标: 完成课后第

一、三题

教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职岗位,探索、可操作的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在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面前,我们探索出“自主”教学模式,以此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状,效果颇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级第二学期扩展阅读课文,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六大教学环节:启发激趣——自读质疑——重点深探——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激发、挖掘、提炼而展示出来。尤其是练习运用这一环节,我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了A、B、C这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成功的欢悦感。

第17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象棋镇中心校 李昌敏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写实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 体会写实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揭示课题

喜欢过年吗?为什么?过年时你都做些什么? 你们的新年充满着欢歌笑语,是那么丰富多彩。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你们真是太幸福了,但是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的命运和我们的很不相同,她就是一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场景对于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穷苦孩子来说简直是奢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女孩那个没有欢笑的大年夜,一起去看看这个小女孩的经历。(出示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简介作者,了解作者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能简单介绍安徒生吗? 2.多媒体课件显示介绍作者的材料。

3.请学生介绍读过的安徒生的一些作品。(《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带拼音):乖 裙 兜 币 哎 橱

(1)同桌互读,纠正读错的。

(2)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老师倾听, 适当点评。

指导读准“乖”(三拼音)、裙(前鼻音)和“橱”(翘舌音)。 3.指导书写。 (1)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老师倾 听,适当点评) (2)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兜”字,强调注意笔顺(见《教师教 学用书》

(3)学生在书上或在生字本书写这个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老师提示学生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方面进行概括) (2)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处境的?她几次擦然火柴?小女孩卖火柴的结果是怎样的?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板书。(板书

处境 五次 结果) 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理清文章脉络。

五、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卖火柴小女孩的处境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评(你画的是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你体会到小女孩的处境是怎样的?) 预设: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处境大年夜又冷又黑) (板书 冷黑) (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处 境 小女孩快被冻坏了) (3)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 硬币。(处境小女孩没有挣到钱孤独无助) (板书 孤独无助) (4)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喘地向前走。(处境 又冷又饿) (板书饿) (5)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 爸一定会打她。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处境不敢回家,会被 打,且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3.谁来说一说小女孩的处境是怎样的?(又冷又饿,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孤独无助,但不敢回家。)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这是“可怜的小女孩!”)(板书可怜) 4带着悲伤、可怜的语气读一读这些句子。(老师要注意倾听, 适时点拨指导) 5.老师小结:这些句子是对小女孩处境的描写,描写的是实实在 在的事物,在写作方法上叫做写实,也叫实写。(板书 实写)

六、拓展练习

如果当时你在大街上碰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想?又会怎 么做?请你写一写。

8.面对寒冷和饥饿威胁的小女孩,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们下 节课学习。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阅读关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八、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处境

大年夜 冷 黑 饿 孤独无助 实写 可怜

五次

结果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1.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脉络,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实写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先问一下同学们过年都做了些什么,通过对比的手法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寄予的同情,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在生字词教学中结合《教师教学用书》重点指导“兜”字。在写小女孩处境方面通过品读句子感受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通过换位思考,把“小女孩”当作是我感受当时的孤独无助,通过学生写自己心目中的家与小女孩有家不敢回形成对比,体会小女孩的可怜。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当时你在街上遇到了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培养学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但这节课也由不足之处,在朗读教学中不够深入理解,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地意思,却不能由内容展开想象。什么是真正地语文课呢?我觉得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如有不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18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王育芳:《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来源:

人气:771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王育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童话中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作家,了解作者。1.竞猜游戏,猜外国著名作家。 2.交流安徒生的资料,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脉络。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每次都分别见到了什么?

(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 ) 4.出示: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 5.生交流 ( 板书:可怜)

三、研读“可怜”、揣摩写法。

小女孩有多么可怜?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小女孩可怜的语句,用横线划下来,仔细读一读,认真地体会。

(一)环境描写体会“可怜”

1.出示: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2.读了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读出字里行间情感起伏变化。

4.小结:语言是有温度的,寥寥几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这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让我们近距离地走近这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二)人物描写体会“可怜”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1)理解“哆哆嗦嗦”,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情感起伏的曲线来! (2)小结:通过直接的人物描写体现出了小女孩的可怜。 还有哪些句子也直接描写小女孩的冷、可怜?我们把它找出来 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3.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1)“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书写“蜷”字,这每一笔﹑每一画写出你怎样的心情?带着这份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4.她觉得冷,家里也是这样冷啊—— 再说家里„„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5.小结写法:作者就是抓住“冷”,从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两方面进行描写,把我们带进了这个寒冷的冬夜,走近这个一个挨饿受冻的可怜小女孩!

(三)对比描写体会“可怜”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她可忘不了这个。 (1)“大年夜”这三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2)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对比你体会到什么?

(3)小结: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可见作者的匠心独具。

(四)感受社会冷暖

1.过渡:小女孩在寒风瑟瑟中卖火柴是多么可怜啊,可更让人心痛的是这样可怜的小女孩竟无人给予同情,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小女孩可怜的,再读读课文。 2.感受“同龄人的欺辱”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1)交流体会。

(2)马车横冲直撞,同龄男孩的无情嘲弄,像冷箭一样,刺痛着小女孩孤独无助的心。回到课文,哪里还让我感受到人心的“寒冷”,小女孩的可怜呢? 3.感受“社会的冷漠”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1)小女孩的心情怎样?带着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2)买一根火柴、给一个硬币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举手之劳,对小女孩却是极大的帮助呀。但是她什么都没有得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怎么体会?(抓住“谁也没······谁也没·····”体会社会的冷漠。)

(3)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会怎么读这句话?(换人称个别读)如果你们是这个小女孩会怎么读?(换人称齐读)

(4)“谁”指的是哪些人?

(5)周围来来往往的行人没有人愿意理会这个小女孩,读出小女孩的无助。 齐读。 (6)这是怎样的一整天?让我们一起来描绘画面,老师先讲,摸到谁的头谁就接着讲。

A.播放背景音乐,师描绘——这是怎样的一整天呢?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一同来到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此刻,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手里正拿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着,边走边叫卖„„也许她来到了衣冠楚楚的绅士面前恳求道„„也许她正追赶着乘坐在马车上的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哀求道„„也许她正拉着一个衣着时髦的小姐的裙角,乞求道„„无助的她还可能来到什么地方,上演着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选取一两个镜头说一说,一会我们再交流。

B.生练习交流。

C.小结:你瞧,这比天更冷的是人情啊。小女孩小小年纪就尝尽人间冷暖,感受世态炎凉,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D.抓住时机直接读“社会的冷漠”“家庭的冷漠” 而此刻,正是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每个窗子里都透着„„ 她也有家,但是——她不敢回家„„

(五)感受“家庭的冷漠” 她不敢回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1.体会到这是一个冷漠的家庭。 2.家在你们的心中是什么感觉?

3.家是多么温暖的字眼,可它对小女孩来说却是温暖不在,关爱不存,有的只是冷漠。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4.此时这样的句式还足以说明小女孩的可怜,足以表达你的同情吗?你要怎么改写这个句子?(句式变化练习)朗读句子。

四、总结延伸、以文带本。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在讲述着小女孩的可怜,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体会。 1.回读1—4自然段:

(1)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童话故事的起点吧—— (2)马车的冲撞、男孩的欺负,使得她失去了拖鞋—— (3)这本是一个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大年夜—— (4)她也有属于自己的所谓的家,但是——

2.总结。作者正是这样安排特定的时间(大年夜)、特定的场合(街头)、特别的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特殊的感受,身体是寒冷的,更无法抵御是心灵的寒冷。可怜的小女孩将会怎么度过这样的漫漫长夜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也许你会有新的感受。

3.推荐阅读:《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这一篇篇优美动人的童话作品,都出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大家都可以读一读,读完了与同学或家人交流阅读收获。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身 冷

心 冷

现实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对比衬托

第19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9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景,感受

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体会虚实结合的写法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那样悲惨,她的幻想是那么美好!她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请大家再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联系上文,提出你们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预设: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个什么地方?这句话什么意思?

为什么小女孩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呢?

结尾用了两个幸福,小女孩死得那么惨,为什么还用“幸福”?

3、安徒生这位伟大的作家,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善良仁慈的心,他

是多么希望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穷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幻想是这样美好,而结局是这样的悲惨。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有个叫刘倩倩的9岁的中国孩子读了这个童话,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小诗。

1、自由读小诗,感知诗歌内容。

2、师生合作读,感受作者情感。

3、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五、总结写法

这个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作者是如何写出如此令我们感动的童话的?

1、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

2、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

3、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

梁静

恩格贝镇中心小学2014年4月1日

第20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1—4自然段。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心灵的震憾,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2.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件素材:]

1.看一看:安徒生的画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

2.听一听:flash动画歌曲《天堂火柴》。

3.读一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她无助地一声声地喊着:“卖火柴„„谁来买我的火柴„„”

[教学流程:]

一、走近安徒生

(出示安徒生画像)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二、题目导入,归纳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大年夜的故事。大年夜指的哪一天的夜晚?西方国家的大年夜与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有些相似。谁说一说,你的除夕之夜是怎么过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她的“大年夜”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天气、时间、小女孩的衣着及结局来归纳。)

三、读议结合,领悟“可怜”

1.(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这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怎样卖火柴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默读,或出声读;教师巡回指导)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可怜的小女孩)

3.怎么能看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可怜的小女孩?哪位同学愿意选一两句话读一读或结合课文说一说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比较法”等读出或说出小女孩的“可怜”。

重点导读预设: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冷)学生可联系实际简谈自己的大年夜;再读。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抓住重点词:只好、红、青。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重点词:三个“一”。联想:她没吃过一点东西,没有一点惊喜!

“可怜的小女孩!”注意标点符号。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重点词:又冷又饿、哆哆嗦嗦。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由小女孩缺乏疼爱体会她的“可怜”。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想象提问:小女孩的可怜仅仅是这一天吗?

4.(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多么渴望有人来买她的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有人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首歌——《天堂火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前半部分。(动画播放)

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可以猜想到你的心情。下面请同学们再看大屏幕,看一看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

出示: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她无助地一声声地喊着:“卖火柴„„谁来买我的火柴„„”

谁来读一读?

四、习作拓展,想象“可怜”

学生课堂习作。指三四名交流。

五、设疑结束,预设新课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带着微笑,死了。”为什么可怜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可怜”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卖火柴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