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3-02 08:28: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话文本 撞击心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的经典之作。这篇课文语言凄美、情感强烈,富于变化,“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了解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二)引导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烘托效果。

教学难点

一、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她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她没有欢乐,没有关爱。只能痛苦地坐在很冷很冷的墙角里。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5-10自然段,划出文中描写小女孩擦亮火柴以后所看见的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聚焦“幸福”,积淀情感。

1、学生读文,划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看见幻象的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

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4)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设计理念:初步体会小女孩擦亮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象,为后面的对比作铺垫。】

3、多美好的幻象呀!请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关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回答,看看每一次火柴灭后,小女孩处在怎样的现实之中。

(二)认清现实,宣泄情感。

1、学生根据“过渡”中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与奶奶有关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①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②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对比烘托,升华情感

课文中既写了小女孩擦然火柴后所看到幻象,又写了火柴熄灭后小女孩所处的冷冰冰的现实世界,同学们怎样理解这种写法(对比)?这样的写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在寒冷、饥饿和痛苦中所产生的美好幻象,衬托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一)深情朗读。

(二)思考

1、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2、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前一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4、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世人的无情。)

【设计理念:句子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更进一步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

同情,对社会现实无情的憎恨,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进行对比,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是虚实结合,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更能突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自己的幸福比生活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作业

(一)朗读课后习题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课外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附: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虚) 幻象

美好幸福

同情女孩 (实) 现实

残酷痛苦

憎恨现实

虚实结合(对比衬托)

威奢乡中心小学:李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