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3-03 02:08: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卖火柴、擦火柴、被冻死)

二、学习5~10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五次擦燃了火柴。

自由读5-10自然段,想想:(1)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幻象?“ ~~~~ ”画出来。(2)火柴熄灭后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用“——”画出来。

交流自学。

1.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图)

2.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谁来读一读? (1)(出示幻象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她看到什么?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火炉

渴望

温暖。)

(3)为什么她会看到火炉?(板书:寒冷)

(4)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

(1)愿意读的一块读。

(2)小女孩看到什么?(板书:烤鹅

圣诞树)

(3)她为什么会看到烤鹅、圣诞树?(板书:饥饿

没快乐)

(4)幻象这样美好,可现实是怎样的?(没有快乐,幸福)(板书:幸福、快乐)

4.可是,三次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是什么呢?(板书:现实)

(1)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2)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

(3)小结:这里作者做到把现实和幻象相结合来写表达出幻象越美丽,现实越残酷。

4.想象:如果小女孩在看到圣诞树后还擦了一次火柴,她会看到什么?火柴灭后残酷现实怎样?把幻象和现实结合起来写一写?

5.她第

四、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什么?(板书:奶奶 飞走) (1)看到奶奶说明什么?(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板书:关爱) 6.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1)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2)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什么?(小女孩此时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3)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7.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出示)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小女孩想把奶奶留下的强烈愿望。)

(2)指导朗读。

8.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女孩死了。小女孩要想活着,等待她的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去,小女孩才会彻底摆脱这痛苦的一切。)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11~12自然段

过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死在了新年的张灯结彩中,死在了富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让我们再去看看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小女孩。

1.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一下:“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两个“幸福”分别指的是什么。

2.交流。(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板书:幸福)

3.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人们对这一现实充满什么(不满 愤慨„„)

4.对于小女孩这样的穷人你内心是怎样的?(同情)齐读。

四、总结,表达方法 1.看板书,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

2.安徒生爷爷就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板书:虚

实)

五、拓展延伸

1.《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在插图旁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

温暖

食物

快乐

关爱

幸福

同情 (虚) 幻象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飞走

(实) 现实

寒冷

饥饿

没欢乐

没关爱

痛苦

憎恨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

(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