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要点

2021-05-31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要点

教学设计要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学什么知识)与技能(应用,方法)目标:知道(识别、理解)。。。。。,运用(通过)。。。。。,会求(判断、分析、推导)。。。。。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过程,体验(发现)。。。。。方法的应用(如类比、分类讨论、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认识)。。。。。体会。。。。。,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发展)。。。。。

2.重点:应该会的知识与方法-----从前面的教学目标里选

难点:主要是能力与运用方面,如:正确识别。。。。。或灵活运用。。。。。一般也从前面的教学目标里选

3.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4.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5.教学资源;多媒体 6.教学过程: (1)导入:

直接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

间接导入;举一个现实生活中(或者是课本上的)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例子或现象或问题,引入本节课 (2)教师板书课题

(3)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呢?第一是。。。。,第二是。。。

(4)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页,自主学习第。。行(段)到第。。。行(段),解决以下问题(根据内容设置): 第一,什么是(同类项),举例说明 第二,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举例说明 第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性质)是什么 第四,课本第。。页的练习

请同学们自主解答这些问题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也可以限定时间如10分钟等)

好。大部分小组已经讨论结束,第3小组的4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最热烈,值得表扬。我们就请第四小组的同学回答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这位同学回答的具体清晰。其他小组有不同答案吗?奥,第4组哪位同学请发表你的意见。恩,你的回答很精彩。下面老师就第。。题的解答简要说明一下;

可以安排一个例题进行讲解,强调一下细节、关键处

之后,可以根据课本安排1—2个练习题进行巩固拓展。(请同学们再自主完成以下以下两个练习题,注意组内相互交流,有疑难可以举手问老师。我们请第1组的。。个同学到黑板上解答。)

同学们已经做完了。我们一起看一下黑板上两同学的解题过程。请注意。。。概念的理解(。。。方法的应用步骤)

(4)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与方法呢?请第5组回答一下。恩,其他组还有补充吗?好的。这可我们主要学习了。。。(教学目标里的东西)

(5)今天的课后作业是课本第。。页习题3的1至3题。请认真完成。 (6)下课。

推荐第2篇:教学系统设计要点

1) 教学: 通过信息传播来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的活动。

2) 设计: 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3) 教学系统的含义:(ISD)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4) 教学系统的不同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课堂;系统

5)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3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6)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3系统论;4传播理论

7)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包括:1加涅的“九一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2瑞格斯等人的精心加工理论(细化理论);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及教学处理理论

8)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1语言技能;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9) 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方式

10) 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有三类:1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主导主体模式)

11)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由于学习理论基础不同可分为:1基于学习主义学习理论(ID1)2基于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ID2)【不同点:学习理论基础不同】 12)

ID1代表模式—肯普模式;ID2代表模式—史密斯,雷

根模式

13)

瑞格卢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他以为教学系统设计就是教学科学,是规则性的教学理论,还提出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知识库的构想 14)

瑞格卢斯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为策略

15)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划分: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2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3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16)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学习环境的设计;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17)

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内容丰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3动机理论 18)

主导—主体(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是兼取以教为主教学设计方法,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方法,两者有点基础上提出的,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相结合 19)

教学目标的含义: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

出来的可见的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20)

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控制功能;3激励功能;4中介功能;5测度功能

21)

布卢姆(认知主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析;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分类;3情感学习领域分类

22)

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23) 霍恩斯坦教学目标分类: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4行为领域

24)

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2注重教学效率;3实践经验丰富;4自律性,独立性强;5参与教学决策 25) 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ABCD模式)A:对象;B:行为;C:条件;D:标准 例:提供10个图形C,二年级学生A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B,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被识别正确D。

26) 学习者特征:一般特征:认知特征;认知能力;知识及起点能力 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

27)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演阶段;3具体运演阶段;4形式运演阶段【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之一】28) 认知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1感知运动阶段(0-1);2前运演阶段(2-7);3具体运演阶段(7-11);形式运演阶段(11岁及以上)

29) 接受学习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

30) 赫尔巴特学派的五环节教学模式:1激发学习动机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运用巩固5检查效果

31) 美国加涅的“九阶段”教学策略:1引起注意;2阐述教学目标;3刺激回忆;4呈现回忆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诱发学习行为;7提供反馈;8评价表现;9促进记忆与迁移

32) 典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要素:1情景;2协作;3对话;4意义建构) 33) 典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实现自我反馈;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4) 三种自主学习策略:1支架教学策略(搭脚手架);2抛锚式教学策略(问题和情景);3随机进入式(多种途径和入口) 关键词:脚手架、抛锚、进入 35) 协作学习的概念: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36) 常用的协作学习策略:1课堂讨论;2角色扮演;3竞争;4协同;5伙伴 37)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1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生活动;2狭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

途径,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8)

学习环境概述: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39)

学习资源:支持教学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及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学习空间等。

40)

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的人际交往。

41)

不同观点:1.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2 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赖以维持的境况和条件。3 是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 。4 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42)

教学媒体:是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标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资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43) 根据媒体作用的感官可分:视觉型媒体;听觉型媒体;视听型媒体;交互型媒体‘ 44) 乌美娜对教学媒体特征的鉴别:1表现力;2重视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

45)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1 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学校者特征4依据教学条件。

46) 学习资源和工具的选择设计与开发

47)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48) 学习资源可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49) 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教学素材,教学软件进而学习网站等

50) 信息化教学资源:L-about IT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L-fromIT 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L-with IT 吧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认知的工具。

51)

学习资源设计的心理依据:1注意2直觉3记忆4概念形成。

52)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53) 乌美娜对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功能的概括:

1、诊断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控功能

4、教学功能

5、导向功能

54)

教学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基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按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安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55)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

1、完整性和规范性;2可实施性;3创新性;

56)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

1、教育性;

2、科学性;

3、技术性;

4、艺术性;

5、经济性;

57) 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非优秀的但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包括各种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的反思,论文等。形成一个反应其成长足迹的档案袋。

推荐第3篇:教学设计的要点

教学设计的要点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型规范了我们必须准备的内容,但是,仅仅有着内容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设计特别是实施出一节课好课,优秀教师关于教学的许多深入思考往往未必能够体现在教学设计文本中,但是却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这里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给老师们以建议。

(一)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所谓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就是我们的教学要有大目标意识,也就是随时随地想到我们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服务于数学课程目标,而数学课程目标又是服务于教育目标的,有了大目标意识,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处理起来会更有高度、更从容。 大目标意识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表现: 1. 用上位概念统领下位概念,整体把握课程内容

把每个知识点放在全局(至少是初中这一学段)内看,用上位概念统领下位概念,这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内容的典型特点,比如,方程概念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上位概念,如果我们站在方程的高度看待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的内容,学生解决问题可能会有更自由:

在学期末测试中,关于方程的数学问题正确率达到了95%,列方程的正确率为83%,这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普通农村中学来说,成绩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其中一道列方程的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面积为5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cm,另一边剪短2cm,恰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我的学生给出了多种解法,不但有人用一元二次方程,还有人选择了初中数学根本不讲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和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解法一:设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cm,另一边长为ycm。

解法二:设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cm,另一边长为 cm。 x-5= -2

令我欣喜的是,在列出这种并未学过的方程或者方程组后,同学竟然能够将它们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这表明,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换位思考,我不断将自己的思维状态调整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上,确实帮助学生养成了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面对新问题的积极态度,也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习得与思维、态度的同步发展,师生收获都很大。

2.整体把握学生的发展

所谓整体把握学生的发展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单纯的数学学习者的身份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会学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社会化过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关注学生敏感的心,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不断给予鼓励等等 二是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由于其认知结构与老师不同,面对一些问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与我们不同是正常的,比如,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中,学生不能用教科书的方式概括法则,但是当他们说“象“-7+(+5)那样的怎样做”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把把握本质了,所以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

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把目标作为选择的根本依据;

到底用不用信息技术?到底选择哪个情境?到底要不要小组合作?在与老师们交流时,经常发现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大家,产生这种困扰的原因就是未能把握教学设计的根本,若干个精彩的活动未必构成一节精彩的课,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不断决定、选择的过程,其依据就是教学目标。

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与认知特点,不高估,更不低估: 同一个老师设计的同一个活动,在不同的班经常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原因在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不同,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现实基础不好的看成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希望产生的东西之所以没产生原因在于学生需要教师指导的内容多些。

第三,考虑教师的个人特点,切忌东施效颦:

不要忘了,教师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一员,因此,合理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考虑教师个人的特点,借鉴甚至借用他人的资源多时明智的,但是千万不要随意移植他人的活动,殊不知,别人设计的活动是凝聚了别人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而且经常具有高度的情境性,直接引用未必能够取得好的 效果,比如,有的老师照搬了别的老师的引入的阶段用的笑话,可是自身是一位不会讲笑话的人,讲完后,学生莫名其妙,教师也值得讪讪收场。教师中,有人风趣幽默,有人严谨内敛,有人经验老到,有人青春稚嫩,各自的特点是财富,要善于把自己的特点看成是优点,走出自己的道路。

(三)为学生留出位置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教学设计前要调查、了解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另外,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有随时调整的准备,我们充分对教学进行了设计,但是不要被设计束缚。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中,教科书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

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组织了猜谜活动,并采取积分方法记分,每答对一题要得分,每答错一题要扣分。在猜谜活动中,王强答对了7道题,答错了3道题,共获得50分,李翔答对了8道题,答错了1道题,共获得62分,问答对1道题得多少分,答错1道题扣多少分。”这道题的目的只是引出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的定义,并不要求解二元一次方程。

在张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在给出问题后,学生经分析很快列出了两个方程:设答对一题得x分,答错一题得y分,则得到方程:

7x-3y=50,8x-y=62

接下来就有学生问:“这两个方程能像不等式组那样也列成方程组吗?”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顺势得出。

然而没想到学生接着提问:“二元一次方程组怎么解呀?”近乎一半的学生异口同声地问:“这个方程组怎么解呀?” 这并不是本节课计划教授的内容,但是面对学生的这种提问,老师及时进行了调整,说:“我们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大家试一试,观察一下方程的结构,能否找到解法?我期待着同学们的发现!” 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了对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究。 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竟然总结出了七种解法。

然后,老师感慨道:“这么多解法真好,我也学到了一些新方法,我真佩服同学们。这节课,同学们是我的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这么多解法,能否归类?怎么归类?试着说说原因。” 经过讨论,同学们最后达成共识:

按照基本思路,可以将七种方法归为两大类,其中六种属于带入消元法,一种可利用减法消元方法。此时老师及时给出了每类方法的名字: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

此时,一名学生可能受到加减消元法名称的启发后说:我能用加法消元解决这个题目,比减法消元法还要简单。 老师请他给大家展示后,又问道:¡°通过他的解法,大家体会到如何选择消元方法了吗?学生们争先恐后答道:当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时,用减法消元;当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消元。 老师追问:选择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形成的共识是:以计算简便为依据。

由于这节课出现了原教学计划若干节课的内容,所以,张老师随即调整了教学计划:

——案例来源: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中学 张友红

这一案例中,当教师需要在自己的预设和学生下需求中做出抉择时,她选择了学生需求。教科书中,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基础,需要在解二元一次方程前讲;然而,知识的产生过程也许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加类似,解方程组与人们的现实有着更密切联系,伴随着解方程组问题的解决,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自然会产生;经过这种调整,学生学到的内容显然变得更加丰富了,既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还有化归思想、求简的思想、分类思想等,实践表明,这样的学习事半功倍。

推荐第4篇:机械手教学设计要点

机械手的 PLC 的自动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2熟练运用梯形图绘制 PLC 程序。 (3掌握利用辅助继电器的编程技巧。 2.能力目标

(1知道每个辅助继电器的功能。 (2知道定时器是如何定时工作的。 (3培养学生单独接线、编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先通过机械手动作的实验,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继而带着兴趣, 主动地 去学习。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先逐个分析每条语句的功能,最 后再整体讲解。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机械手的程序设计。

2.进一步加强对辅助继电器的理解和运用。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器材

1.FX2N-48MR 型的 PLC 主机 一台 2.机械手演示装置 一台 3.微型计算机 一台 4.编程电缆 一根 5.连接导线 若干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快, 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代替我们人类工作 今天让我们大家也尝试着做一次科学家,让机器人用他们的机械手为我们搬运 物料。

2.学生思考

(1 常用开关和传感器有何区别? (2 输入、输出点怎样定义的? (3 机器人怎样搬运?分为几个步骤? 3.教师讲解

第一节课 :复习基本指令(定时器,辅助继电器,左移位指令 ; 解答学生的思考题。

(1常用开关是点动控制的,如果传感器检测到物料相当于常闭的开关。 (2输入点是传感器,输出点是执行动作。 输入点:

检测光电传感器 X2 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 X5 手爪下降限位传感器 X10 手爪夹紧限位传感器 X11 手爪提升限位传感器 X7 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 X6 手臂旋转右限位传感器 X4 输出点: 手臂前伸 Y5 手臂下降 Y4 手爪抓取物料 Y1 手臂上升 Y3 手臂缩回 Y6 手臂向右转动 Y10 第二节课 :分析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首先考虑机械手的初始状态; 按下启动按钮 X0,线圈 M10得电, M10常开触头闭合; 当检测光电传感器检测物料 1S 后,手臂前伸; 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下降;

手臂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爪抓取物料; 手爪夹紧限位传感器检测到夹紧信号 0.5S 后;手臂上升; 手臂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缩回; 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向右转动; 手臂旋转右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前伸; 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下降; 手臂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爪放开物料; 手臂上升,手臂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气缸缩回; 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 手臂向左转动, 等待下一个物料到位, 重 复上面的动作,在分拣气缸完成分拣后,再将物料放入输送线上。

第三节课 :在学生理解了机械手的工作原理的情况下,绘制梯形图并接线。 注意强调接线安全, 不能把接地和接电源的线接反了, 否则会引起器件的损 坏。

五、探究活动

结合职业中学的特点,多开展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课,使学生多学习PLC 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运料小车,十字路口红绿灯,抢答器等等。

推荐第5篇:机械振动教学设计要点

机械振动教学设计

【教学结构】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振动

1.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

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

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

图1 F 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如图1所示,单摆的周期公 式是T=2L/g。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

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 地反映出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如图2所示,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 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图2

六、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简谐振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当外界给系统一定能量以后,如将振子拉离开平衡位置,放开后,振子将一直振动下去,振子在做简谐振动的图象中,振幅是恒定的,表明系统机械能不变,实际的振动总是存在着阻力,振动能量总要有所耗散,因此振动系统的机械能总要减小,其振幅也要逐渐减小,直到停下来。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阻尼振动虽然振幅越来越小,但振动周期不变,振幅保持不变的振动叫无阻尼振动。

振动物体如果在周期性外力──策动力作用下振动,那么它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其振动周期和频率等于策动力的周期和频率,而与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与策动力的周期(频率)和物体的固有周期(频率)有关,二者相差越小,物体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当策动力的周期或频率等于物体固有周期或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叫共振。

【解题点要】

例1.物体做简谐振动,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在某一时刻,它的速度和回复力的方向相同, 与位移方向相反

B.在某一时刻,它的动量,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

都相同

C.在某一时间内,它的回复力的大小增大,动能也增大

图3 D.在某一段时间内,它的势能减小,加速度的大小也减小

分析解答:弹簧振子和单摆是两个典型的简谐振动,可画出一个弹簧振子帮助分析。如图3所示,分析振动的一个周期,O为平衡位置,振子由A—O—B—O—A之间往复运动。在AO和BO阶段中,振子的速度方向跟回复力的方向相同,跟位移方向相反,A选项正确;振子的速度方向由回复力方向决定,它跟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的,B选项错;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回复力增大时振动位移也增大,系统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它的回复力加速度也减小,如AO和BO阶段,选项D正确。

点评: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的机械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势能都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应该明白振子在一个周期内不同阶段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这是要特别注意振动位移是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的。

例2.弹簧振子在AB间作简谐振动,O为平衡位置,AB间距离是20厘米,A到B运动时间是2秒,如图3所示,则(

A.从OBO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 B.振动周期为2S,振幅是10cm

2 C.从B开始经过6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60cm D.从O开始经过3S,振子处在平衡位置

分析解答:振子从OBO只完成半个全振动,A选项错误;从AB振子也只是半个全振动,半个全振动是2S,所以振动周期是4S。振幅是振动物体

1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A=10cm。选项B错误;t=6S=1T,所以振子

2经过的路程为4A+2A=6A=60cm,选项C正确;从0开始经过3S,振子处在极限位置A或B。D选项错误。

点评:在描述振动的物理量中要明确振幅,位移和路程的关系和区别。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位移是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置变化,是矢量;路程是振动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振幅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绝对值,振动物体在一个全振动内通过 的路程为振幅的四倍。

例3.如图4所示,用两根长度都为L的 绳线悬挂一个小球A,绳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为α,使球A垂直于纸面作摆角小于

5°的摆动,当它经过平衡位置的瞬间,

图4 另一小球B从A球的正上方自由下落,并

能击中A球,则B球下落的高度是

分析解答:球A垂直于纸面作摆角小于5°的摆动,球A的运动是简谐振动,摆长为Lsinα,周期为T=Lsin/g。球B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为t,下1落高度h=gt2。当球A经过平衡位置的瞬间,B球开始下落,B球若能击中A2球,B球下落时间应为A球做简谐振动半周期的整数倍,即t=nT/2。则

122Lsin2hn解出B球距A球的高度h=nLsinα(n=

1、

2、3…) 2gg点评:振动的周期性表现在它振动的状态每隔一个周期的时间重复出现,因此在讨论某一状态出现的时间时,要注意它的多值性,并会用数学方法表示。如本题中单摆小球从平衡位置出发再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半周期整数倍的一系列值。

例4.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角小于5°,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的振动(

A.频率不变,振幅不变

B.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C.频率改变,振幅改变

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分析解答:单摆的周期T=2L/g,与摆球质量和 振幅

无关,只与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当摆长L和重力加速 度g不变时,T不变,频率f也不变。选项C、D错误。单摆

图5 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如图5所示,摆球在极限位置A的重

1mυ 2,υ2=2gL(1cos),当υ减小为υ/2时,cos增大,α减小,振幅A减小,选项B正确。

点评:单摆的周期只与摆长和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而与摆球质量和振动幅无关,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简谐振动,机械能守恒。

例5.一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周期为T,则 (

A.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

B.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图6 方向相反,则t一定等于T/2的整数倍。

C.若t=T,则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等 D.若t=T/2,则在t时刻(t+t)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 分析解答:画出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图象如图6所示,用图象分析较直观,方便。图中A点与B、E、F、I等点的位移相等,方向相同。A点与E、I等点对应的时刻差为T或T的整数倍;A与B、F等点对应时刻差不为T或T的整数倍,选项A不正确。A点与C、D、G、H等点的振动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图可知,A点与C、G等点对应的时刻差为半周期或半周期的奇数倍;A点与D、H等点对应的时刻差不为半周期或半周期的奇数倍,选项B不正确。如果t时刻和(t+t)相差为T,如图中A、E;E、I,则这两个时刻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加速度一定相等,选项C正确。如果t时刻和(t+t)时刻相差半个周期,如图中A、C;C、E等,则这两个时刻振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簧的形变量大小相同,但一个压缩一个伸长,两弹簧的长度显然不相同,选项D也不正确。

点评:简点做简谐振动的情况要和振动图象结合起来,利用简谐振动的图象分析认识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变化更直观、方便。

例6.如图7所示,A、B、C、D为四个悬挂在水平细线上的单摆,A的质量为2m,摆长为L;B的质量为m,摆长为2L;C的质量为m,摆长为L,D的质量为m,摆长为3L/2,当A振动起来后,通过水平绳迫使B、C、D振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C、D四个单摆的振动周期相同 B.只有A、C两个单摆的振动周期相同 C.C的振幅比D的大,D的摆幅比B的大

图7 D.A、B、C、D四个单摆的振幅相同

分析解答:这是一个典型的受迫振动的问题,单摆A以T=2L/g的周期力势能等于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的动能,即mgL(1-cosθ)=振动时,通过悬线以相同的周期对B、C、D提供策动力,使B、C、D发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稳定后其周期等于策动力周期,而与受迫振动的物体固有周期无关。所以B、C、D都与A振动的周期相同。选项A正确,B错误;由于C的摆长与A摆长相同,C的固有周期与策动力周期相同,发生共振,振幅最大;由于D的摆长为L/2,B的摆长是2L,所以D的固有周期比B的固有周期更接近策动力周期,故D的振动振幅比B的振动振动幅大。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点评:受迫振动特点是,待振动稳定后,其振动周期和频率等于策动力的周

4 期和频率而与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频率无关;当策动力的周期或频率与受迫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相差越小,振幅越大,当策动力周期和频率恰好与受迫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叫共振。

【课余思考】

1.简谐振动的回复力有什么特点。

2.单摆的回复力是绳的拉力T和重力G的合力吗?单摆在平衡位置时合力为零吗?

3.从简谐振动图象中直接能得到什么物理量,间接得到什么物理量。

【同步练习】

1.如图8所示。一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设向右方向为正,O为平衡位置,则(

A.AO时位移为负值,速度为正值

B.OB时位移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 C.BO时位移为负值,速度为负值

图8 D.OA时位移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

2.下列关于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是矢量,方向是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 B.周期和频率的乘积为一个常数,

C.振幅增大,周期也必然增大,而频率减小

D.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其周期和频率是一定的,与振幅无关

3.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1/4,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到此行星上后,此钟的分针走一整圈所经历的实际时间是(

11A.小时

B.小时

C.2小时

D.4小时

424.如图9所示是质点做简谐振动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

1、t2时刻的速度上同

B.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速度与加速度 方向同向

C.从t2到t3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大,

图9 加速度变小

D.t

1、t3时刻的加速度相同

5.A、B两个弹簧振子,A的固有频率为f,B的固有频率为4f,若它们均在频率为3f的策动力作用下作受迫振动,则(

A.A的振幅较大,频率为f

B.B的振幅较大,频率为3f C.A的振幅较大,频率为3f

D.B的振幅较大,频率为4f

【参考答案】

1.A、B、D 2.B、D 3.C 4.C、D 5.B

【单元点评】

机械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简谐振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从公式或图象研究简谐振动时,要着重理解

5 其周期性,和运动状态的重复性。

推荐第6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要点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要点

原创:天使的眼睛

学前基础:学生已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地位: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

后续学习:为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与依据。 教学目标要点:

1、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能进行一定的简便计算。

2、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小伙伴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要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可结合书上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老师进行口算(师生比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会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老师为什么能算的又快又准呢?)

2、注意书上的几道题目的不同之处。

二、探索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要点:

1、小组合作结合情境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不同结果相同,进而建立两个算式的关联。

3、建立数学模型并举例验证。转化为字母表达式。

三、拓展与应用。

要点:

1、以书上练习为主,不可繁乱。注意知识的后续完善,不宜求全求难。

2、注重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四、课堂收获。

推荐第7篇:《现代教学设计》复习要点

《现代教学设计》复习要点

前言

现代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是现代学习论。 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学论基础是现代教学论。 第一章 绪 论

1、现代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 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

2、现代教学设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一,因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所以现代教学设计的产生以现代学习论的发展为前提条件。 第二,因为学习论并不直接告诉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所以现代教学设计的产生还需要基于现代学习论的教学论的发展为前提条件。

3、迪克和凯利的系统教学的设计模型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这里的教学目标(instruction goal)是由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会做什么界定的。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是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要做需要评估。

第二,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包括分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技能。教学分析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entry behavior),即确定开始新的教学任务之前,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

第三,分析学生和环境。分析学生包括分析他们的已有知识、技能、爱好、态度和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个性特征。分析情境包括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情境和知识与技能运用的情境。

第四,陈述作业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s)。作业目标也称为行为目标,是用可以观察的行为陈述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目标将便于测量和评估。

第五,开发评估工具。目标设置和明确陈述以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预先需开发测量工具来评估目标实现的情况,此时所考虑的重点是测验与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六,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包括预备活动、呈现信息、提供练习与反馈、测验以及课后活动等的策略。 第七,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包括学生的手册、教材、测验和教学指导书。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依赖于学习类型、已有的可以利用的有关教材和资源。

第八,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为改进教学提供数据。

第九,修正与补救教学。根据形成性评价,如果学生未达到教学目标,或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学设计者应重新考虑教学设计,包括考察目标定位是否适当,当教学任务分析是否准确。如果上述设计不适当,测应予在修正,并重新撰写作业目标和进行补救教学;如果发现目标定位适当,且任务分析正确,则需要重新考虑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情况,并进行补救教学,直到达到原定目标为止。

最后,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修正与补救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价。

4、影响现代教学设计的两个因素:一是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发展,二是教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

第二章 现代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认为,不论中小学生学习何种学科,其学习结果可以划分为如下5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根据某人会说什么推知某人所具有的知识称为陈述性知识,即可以用言语表达的知识;根据某人会做什么推知某人所具有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

3、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将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概括如下:

1).注意(A):有注意,可以产生学习;没有注意,学习不能发生。

2).原有相关知识(B):有相关的原有知识,学习可能是有意义的,即可以产生理解;没有相关原有知识,所产生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无法理解。

3).形成两个联系即内部联系(C)和外部联系(D):有两个联系,学习是理解的,而且可以长期保持。形成两个联系意味 1 着学生应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发现学习材料的内部联系、新材料与旧材料之间的异同。(图中R表示反应,E表示贮存)

4、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

5、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即对人类来说是有意义的。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相应知识。如果第二个条件能得到满足,则第一个条件中的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对学习者来说,成了潜在有意义的材料(即他有可能理解新材料)。

3).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动机,即能主动利用自己的原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使新材料的潜在意义转化为他个体的心理意义。

6、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学习属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类型。

7、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1).复述(rehearsal)策略

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2).精加工(elaboration)策略

精加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3).组织策略

组织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果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组织策略的实质是发现要记忆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8、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1).复述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划线或圈出重点等。 2).精加工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3).组织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

9、广义的技能可分三类: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动作技能。;

10、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的本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念是对这个类的正例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用一个命题揭示这种共同本质特征,便是给概念下定义。概念学习可分如下两种情况:

1).通过例子归纳出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 2).通过直接下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11、规则学习

“规则”是指定理、定律、公式、原理、规则等。学习规划同概念学习一样,其学习过程既可以通过发现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接受的形式进行。

12、规则的接受学习(规一例法)

规则接受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一般是知识原理、结论、规律等)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其前提条件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可以用于同化新规则的知识结构。

规则接受学习条件是:

(1)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同化新规则的概括水平高的规则、原理或结论等(也称上位规则、原理或结论); (2)学生应比较新规则与原有上位规则的异同点;

(3)教师或教材提供适当例子说明新规则与原有上位规则的异同。

13、概念是知识的结构,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概念和概括性命题既可作为有组织的知识来学习,也可以作为智慧技能来学习。

14、认知策略

2 认知策略可以分为支持信息加工过程的具体策略和高级元认知监控策略。

认知策略可以分为与具体学科领域知识有关的策力,与具体学科领域知识无关的一般思维与推理策略。

15、动作技能学习的三阶段

动作技能中有认知成分和肌肉协调成分,其学习阶段包括认知、动作联系形成和动作执行自动化三阶段。 对动作技能来说,学习的第一阶段要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表征。

第二阶段:动作技能来说是将局部的动作联系起来,其练习是重复练习,有时也可在头脑中重复思考动作的进行过程,这叫心理练习。

第三阶段:对于动作技能来说是动作技能的执行自动化,局部动作的意识程度控制下降,抗外界干扰能力提高。

第三章 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学论基础

1、儿童表征外部事物的方式从动作式表征到图像式表征,最后到符号式表征的三种表征方式,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能促进学习迁移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1)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上位的,包容范围广的概念和命题;(2)原有观念的巩固和清晰;(3)原有观念与新学习的观念之间具有可分辨性。

第二,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所以重复练习是影响机械学习和保持的主要因素;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主要因素。

第三,意义心得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和发展,但学校教育中接受学习是最主要形式。 第四,认知组织的原则,在纵向上,是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在横向上,是融会贯通。

第五,在有意义学习中,原有认知结构和动机是推动新的学习的两个重点因素,但两者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3、奥苏伯尔提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个成分构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年龄阶段不同,适当利用动机的这三个成分来推动与维持学生的学习。

4、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与生成技术

生成学习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生成指形成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前一种联系简称内文联系,后一种联系简称文外联系。 动机指积极生成这两途中联系的愿望,并且把生成联系的成效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程度。 注意是指引生成过程的方向因素,它使生成过程指向有关的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先前的知识经验包括已有的概念、反省认知、抽象知识和具体经验。

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及其教学含义

班杜拉提出的个人因素(P)、环境因素(E)和行为因素(B)三者相互作用的社会认知论能较好地解释人的态度、价值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班杜拉区分了两种学习: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亲历学习指个人亲身经历的学习,观察学习指个体观察到其他人(班杜拉称为榜样)做什么,他会模仿榜样,表现出相似的行为。

观察学习主要是由四个成分构成的。这四个成分是:榜样展现的事件——集中注意——保持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复现习得的行为——在动机作用下重复已习得的行为。

6、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教学设计含义

加涅从学习的角度,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素质分为三类。

(一)学习者的先天素质

与学习有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是遗传决定的。

(二)后天习得的素质

加涅学习分类理论认为,能直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就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加涅的学习论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含反省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5种类型。

(三)个体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素质 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力。

一般的“能力”,个体在发展中形成的不易受教育影响的特征是与情感有关的特质。

3 智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它不易受教育影响,但决定学生学习速度的快慢。智商高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智商低的学生学习速度慢。

7、反映学习过程和条件的教学原则与方法观

学习的发生及其保持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学习条件有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学习成绩=f(M,IQ,K)

可以将这一描述学习的一般条件的公式转化为指导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三条原则: 1).好的教学应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2).好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3).好的教学应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好的教学除了要考虑学习速度差异之外,还要考虑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 为了反映不同学习类型的特殊学习条件,还应补充两条教学原则:

4).用具体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结果测量与评价。(目标导向教学原则)

5).通过任务分析,为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教学步骤、方法和技术。(依据任务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则)

8、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知识、领会、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6级水平。

第四章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1、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

(一)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二)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三)指导学生学习

2、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有时也称作业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s),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

3、马杰提出,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4、表现性目标

艾斯纳(Eisner, E.W.)提出表现目标(expreive objectives)。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5、良好陈述的目标的标准

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或态度)。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应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会说什么。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用一些行为动词将会做什么和会说什么具体化,目标陈述就可具体化。

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应可能反映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

第四,如果仅从测量方面考虑,可以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陈述目标;从指导科学社会主义主面考虑,应该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陈述目标。课时计划的教学目标,不宜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陈述,宜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陈述。

第五章 教学任务分析

1、任务分析的内容

广义的教学设计中,任务分析包括目标分析和目标的下位子技能(subordinate skill)分析。目标分析要将目标按学习领域或学习结果类型分类,并要揭示达到教育或教学目标所需要完成的步骤。下位子技能分析实际上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分析。

2、课堂教学设计,将教师所要做的任务分析界定为做如下几项工作: 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4 3).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以及其他支持性条件。

4).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

3、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

最简单的形式是表征性学习,即学习文字符号代表什么。 第二种形式是概念学习。

第三种形式是命题学习,命题有概括性的,有非概念性的。

4、上位学习: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命题或概念,便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第六章 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

1、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着重考虑好如下几个教学事件:

(一)引起与维持注意

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以学习者有意识的注意为先决条件。当学习者处于注意状态时,他的注意指向学习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适时告知教学目标以指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二)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核心就是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因而在教学时要首先保证学生具有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原有知识。

(三)呈现经过精心组织的新知识

呈现新知识就是让学生获得所要学习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来获得信息,因而新知识的呈现,可以以视觉方式进行,即让学生去阅读教材。

(四)引导学生在新知识内部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在呈现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在新知识内部建立联系。这种联系是新知识中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上的联系,以此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体。

(五)指导学生巩固新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巩固记忆的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策略。

(六) “测量与评价”

2、概念的学习有两种水平。

一是将概念作为陈述性知识来学习,只要求学生能说出概念的名称、含义或其关键特征。

二是将概念作为程序性知识来学习。学生习得概念以后,要能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区。 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具体概念的关键特征通常都可以通过直接观念概念的正反例证而获得。 定义性概念的关键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而必须通过言语式的定义获得。

3、具体概念的教学策略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概念的例子 2).同时呈现概念的正例与反例

具体概念关键特征的获得,通常要通过概念正反例证的同时比较和对照。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正例的共同本质特征 4).为概念的练习提供情境和反馈

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练习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辨别,并从教师那里获得判断是否正确的反馈。教师在这一步需要做的,一是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情境,二是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

4、我们可以将命题分为两类,

一类是特殊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特殊物事之间的关系,代表一个具体事实,没有概括性。 另一类是概括性命题。

5、作为陈述性知识的原理的教学策略设计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1).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原理反映的是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概念间的关系,首先要掌握构成原理的概念。 2).引导学生习得原理的内容

原现内容的习得有两种方式,一是从例子到原理,即先呈现蕴含有原理的情境或事例,而后引导学生对例子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式类似于概念形成。二是直接将原理内容告知学生,学生运用刚才回忆起的概念来加以同化和理解。

3).让学生举实例说明原理

4).引导学生将新习得的原理与先前的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原理时,还要注重所教原理与其他概念原理的联系,让学生习得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组织化和条理化。

第七章 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

1、作为智慧技能的规则的教学策略设计,应着重考虑的教学事件

(一)规则学习的陈述性知识阶段与原理的学习相同

现代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或者说,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而来的。作为程序性知识的规则,它的学习首先要经历陈述性知识阶段,即学生首先要知道所学习完全一样,都要利用相关的原有知识和具体的例证来促进学生对规则的理解。

(二)通过变式练习使原理转化为支配行为的规则

变式练习的变主要体现在将同一条原理用来解决不同内容的问题上,在设计变式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变式例子的相对同一与变化 2).注意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 3).注意练习的分散与集中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设计

1、问题解决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综合运用。

2、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也译作解决问题,指学习的最高形式即学生改组已有的知识、概念和规则,获得新规则或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概念涉及问题解决的结果、过程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条件。

2、问题的分类

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

结构良好的问题指提供了解决问题充足的信息,包括可以运用什么规则和概念、求解应该具备什么特点等要求,问题的解法相对确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的问题。

结构不良的问题指学习者并不能获得求解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甚至问题本身也可能是不清楚的,解决问题有许多方法,但是没有一个解法被认为是唯一的“正确答案”的问题。

3、个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五个子过程: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就是知觉问题的存在,其心理实质是察觉现有的状态与欲望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关键环节。

发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四个因素的制约:(1)是否具有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好奇心;(2)是否具有充分的相关背景知识;(3)是否投入足够的时间深入考虑问题的实质及其已有的答案;(4)是否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问题分类和表征

发现问题后,学习者一般都会对解决问题的条件进行分析,心理学把问题归为两个基本的类,即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好的问题。

(三)确定问题的解决策略

当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可以选择时,策略的确定就需要经历一个逻辑论证的即假设的过程。尝试错误是具有普遍性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假设是高级思维形式,是已经习得的知识与复杂逻辑思维的联合体。

(四)执行策略

策略的执行是否成功,受制于对问题分类和选取的策略是否适当。

(五)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策略执行完后,要核查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的目标是否一致,问题解决是否“正确”。

4、问题解决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

5、几个学习概念与我国学者所指的研究性学习含义相近。

一是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它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对真实问题的研究来获得学习。

第九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1、教学媒体的类型

按教学媒体发展的先后分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2、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选择教学媒体,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限制,选出最合适的媒体。

(一)教学目标类型

教学目标类型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即目标是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还是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要求使用的媒体也不尽相同。

(二)学生的特点

选择媒体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对媒体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学生的特点主要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生的年龄。

(三)媒体的物理特征

媒体的物理特征是指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物理特征,如颜色、声音、运动、图画等特征。如果通过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涉及上述一些特征,则在选择时就要首先考虑有这些特征的媒体。

(四)学习情境

教学总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所处的情境也对媒体的选择产生限制作用。

第十章 目标导向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测量与评价主要包括三种含义

一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后,对目标所规定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实现了目标。二是对教师进行目标导向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测量与评价,以确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是在上述两类测量与评价基础上,对部分学生未达到目标的原因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补救教学。

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与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其所在团体的常模加以比较,以确定该生在团体中的位置。

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又叫准则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既定的目标或准则比较,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某个目标。

3、主要测验题型

测题形式的选择对测验的编制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测验题型主要有如下三种:1).回忆式;2).选择式;3).建构式

4、评价教师的教学主要是评价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本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一般是在教学结束之后,这种评价活动又被称之为教学反思。

5、造成学生未达标的原因? 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分析。

内部原因方面,学习成绩的公式:成绩=f(IQ,原有知识,动机),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释。

7 在外部原因方面,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这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很重要的一个变量。

第十一章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第二,指向功能。

2、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

一是内在的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即源泉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

另一种支持学习的动机是外源性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即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3、自我图式(Self-Schemas)

自我图式是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效能的信念和自我价值观等。

4、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是班杜拉提出来的,“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5、加涅用信息加工观解释学习。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包括这三个部分:加工过程、执行控制过程和预期。

6、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

维纳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1)内在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7、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ARCS模型

ARCS模型是由科勒(Keller, J., 1987)提出的。这里A代表注意(Attention),R代表贴切性(Relevance),C代表自信心(Confidence),S代表满足(Satisfaction)。

教学设计中如何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设计者应从注意、贴切性、自信心和满足等4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3)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要提高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就必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 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

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实现自我价值和力求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高级需要,但必须以爱和自尊等较低级需要满足为前提。

第十二章 课堂管理

1、课堂由三大要素构成: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因素所构成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2、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可以分解为教学、评价和管理等三种主要的活动。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二)教师的学生观。

(三)教师的人格结构

加拿大的柏恩(T.A.Beme)在1964年提出人格结构的PAC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P、A、C三态所组成的,P是父母态,A是成人态,C人是儿童态。

8 P型和C型人格结构的教师都不利于学生成功地介入课堂活动,只有A型人格结构的教师才有可能灵活地驾驭课堂。

(四)教师的影响力。

(五)班级集体的规模和性质。

4、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行为矫正是消除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方法。

推荐第8篇:《手指》教学设计(理解要点)

《手指》教学设计(理解要点)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

1 / 2

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2 / 2

推荐第9篇:包装设计教学新探要点

包装设计教学新探

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个性化与人性化、竞争激烈的时代,以商品为中心的包装设计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这就给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谈到包装,容易让人联想到琳琅满目的商店和形形色色的商品,与现代生活密切相连,实际上包装不仅限于此,它隶属于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同步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功能、个性、文化等特征。

1 包装教学的新探索和它的必要性包装的概念,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我国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并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即“产品进行艺术和技术的处理,使产品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换言之,就是受人之托,给产品加件外衣,使之能体面地进入人民的生活,设计得好,能使产品卖个好价钱。

立足教学,不仅需要对包装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还需由包装概念进行进一步引申、拓展。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连的课程,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开拓设计视野,提高认识、更新设计观念、提升设计文化品位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于授课初始阶段,尽量要求学生在设计作品时,要严格按照商品的要求和可能性,以促进销售为最主要的设计目的,一切设计方案以实用为主,强调商品信息的表达与传达。当课程进行到最后阶段,应适当引导学生更新设计观念,开拓设计视野,努力提升个案设计的文化品位与内涵。

作为现代高校的学生,必然是将来的新生设计力量,能够做到实用与创新相结合,即使目前暂时做不到,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设计意识和理念。也就是说,要在包装设计实用性的基础上做些创新改革,打破原来固有的设计思维模式,赋予它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般情况下,包装是以商品为中心、生产为前提,设计重点体现其使用功能、促销功能。这是从进入实际工作的角度去考虑的。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是学生,是未来的设计师群体,是设计的新生力量。其习作,针对的是一个虚拟的市场,虚拟本身就有着未来的趋向。以现在的设计要求并不能完全符合未来的设计趋向、市场需求。因此,在课程最后阶段,必须要求学生做一些探索性的创新设计,(目前看来,有些个案习作可能有些荒谬)来适应或者说开拓未来的市场。因此,针对产品,充分研究,作出理性分析,找出共同的本质,并以此为依据,赋予一个新的设计理念、手法,制作一个有预见性的设计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包装教学新探的具体实施细则2.1 结合文化氛围的体现,给设计的产品制定明确的设计概念。这其中强调的是自我意识的表达。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无论是现在的商品市场,还是未来的商品市场,引用传统文化形式的包装设计方案,由于其丰厚的文化积淀,高尚的审美意味,都将永远受到消费群的青睐。例如,日本的传统包装式样中,有一类包装形态,称之为“禅字风格”。起源于中世纪后期开始在日本兴起的禅学,促使设计风格简单朴实,崇尚自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用草、木、竹、纸之类的原始材料作外型,并以日本书道味浓郁的简单标帖作装饰。这种设计,常见于日本的传统食品包装形态,在专业性的杂志上也经常看到。例如,针对我国民间的土特产,如食品,在进行设计时,可以用“牍”

字为设计概念,仿古代竹简的形式,用竹筒、竹片和麻绳进行设计,并加上我国传统的斗方纸作标贴、标签的形式,设计上可以有品牌、商标、使用对象的考虑,侧重于设计形式与意念的表达。设计注重强烈的视觉效果传达,尽量挖掘表现形式上的传统文化意蕴。

包装设计与馈赠文化相结合。在全球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相互馈赠礼品的风俗习惯普遍存在,它涵盖了人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不断沿习和传承的一种礼仪文化,即馈赠文化。在商品与包装高度完美结合的当今社会,当商品被看成礼品在相互间传递时,馈赠文化便在包装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高档保健品、烟、酒、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形态就是这样。此外,馈赠文化与包装个案设计的巧妙结合,还可以让消费者获得意外的惊喜。例如,在商品包装中可以精心进行商品品牌的设计,商品使用完之后,使之可独立成为一件装饰品。或精心进行容器造型设计,使之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2.2 结合包装中所设计的设计素材,塑造产品鲜明的设计性格。性格本来是形容人的,产品只能说属性,但因为产品的包装设计充满了人文意蕴,因而也就具有了性格特征。由于产品存在不同的属性,设计中各类商品被赋予了固定的模式。例如,食品在设计风格上不能象化妆品,机电产品不能象玩具,否则会影响商品销售。从另一角度理解,这些固定的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包装的创新设计。因此,要想设计出感人的作品,必须在设计伊始打破商品的固定包装模式,给产品定一个鲜明的设计性格。这样的作品,在日益强调个性的当今社会,会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以特立独行的色彩元素确定鲜明的商品包装风格。例如,饮料市场,一向以冷色调为主,而全球闻名的可口可乐就以鲜红的主色调打破常规,令人刮目相看。当然这也与它的独特的商品性质、品牌个性分不开。目前新近推出的冷饮,也有众多是打破冷饮的常规用色,如清新淡雅的色调,而是以浓重、鲜明的外包装色调强调特殊口味,烘托夏日氛围,树立品牌形象。

以特殊、令人难忘的包装材料衬托商品与包装的风格和品质。例如,对于唱片包装,可以将之与粗糙的木桩、麻绳、旧的电线等材料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体现包装中怀旧风格、狂放风格或高精尖科技与原始粗糙的鲜明对比风格等。对于牛仔服饰、羊绒制品等产品,也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材料(如原木、绳节、草编或金属、塑料、报纸等)与表现手法体现其粗致、高贵、休闲、粗犷等产品风貌。

对于具体商品,还可以结合特点,巧妙地利用仿生形态进行包装,体现鲜明个性。例如,橘子糖包装,可以模拟橘子这一天然的完美包装形态进行设计,满足使用过程中的求奇心理与趣味性。咖啡豆包装,可以模拟子弹与豆角相结合的仿生形态,进行设计,体现产品的天然性与高品位。

2.3 围绕产品的具体内容(如系列化设计、展示陈列的方式),让商品在陈列时,给视觉一个整体效果。在为商品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它全方位的促销策略、具体的设计理念、系列化设计的要求,以及所采用的具体展示方式,来选择有个性的、恰到好处的陈列展示材料和表达方式,营造出完美的整体效果。

推荐第10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要点内容

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的要点内容

一、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

(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1)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 (2)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

(3)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

(4)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 (5)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二、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2)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 (3)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

(1)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

(2)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 (2)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1)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

(2)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

(3)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

(4)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

(5)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

(6)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1)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 (3)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1)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

(2)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1)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31.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教学评价能力方面2条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

(1)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

(2)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考察学生当谈学习的效果。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1)能够用2+2评价方法,评课。

(2)根据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

第11篇:(中级)教学设计要点复习要点(全文)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设计要点复习要点

教学设计要点

1、分析教学目标提示:

(1)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

(2)关于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六个层次可能出现的题型是匹配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3题。

(3)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可能出现的题型是改错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2题。应对此类题,关键要熟知教学目标的表述规则: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提示:

(1)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考场环境下,没有预知的学习者,分析其特征并不现实。所以,此类命题应更多地是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是对不同学段学习者心理分析,多为选择题、匹配题。参见样卷第4题。

(2)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材与考纲的表述角度有所不同,且教材表述也相对简略。建议备考以考纲为主。

3、选择教学策略 提示:

(1)考纲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评价给定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应用的有效性;根据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2)“了解”二字意味着知道三种教学策略即可。

(3)“评价”则表明在检测“应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可能出主观分析题。也就是判断是否有效,然后阐明理由。应答此类题,关键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几个因素。

(4)“根据” 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显然是“应用与设计”方面的检测,考试题型可能是选择题、匹配题、应用设计题。参见样卷中第6小题,即是选择题;第5小题,“设计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显然是“应用设计题”。

4、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

5、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交流工具与学生、教师和他人进行交流。

6、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

提示:在设计研究性方案时,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或者主要构成要素,并注意区别授导型教学中的学生活动。

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两个要素的设计。

8、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形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等的评价方案。提示:

在教学评价中,关键是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以形成评价方案。可以考虑时间线评价方法及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5作业中对主题单元各学习要素拟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设计。掌握常用评价工具的设计方法应以评价量规设计、档案袋设计、观察记录表设计为重点。

9、设计评价量规。提示:

设计评价量规应知晓量规的设计要素及设计流程,能根据评价对象及样例范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并在评价指标的各等级上确定分值,在质性上作出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可以参见模拟考盘“故事会口头表达评价量规设计”试题的要求

在考试说明、模拟考卷和培训教材中,关于评价量规的某些术语使用不太一致,例如,“评价指标”,有的称为“评价项目”,有的称为“评价要素”、“结构分量”,复习考试时注应意所用术语的实际含义。

10、设计电子档案袋。提示:

档案袋可以分为过程型、成果型、评价型等不同类型,无论哪种类型档案袋,都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材料,如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任务描述与学习计划安排、收集的文档内容及理由、评价和反思文档等。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出文件夹结构,并能对其功能作出说明。可以参见模拟考盘“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试题的要求。

11、设计调查问卷。

12、设计访谈记录表。

13、设计观察记录表。提示:

观察记录表设计。需注意观察的内容、范围、仪器,设计记录表时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可以参见模拟考盘“口算情况记录表”试题的要求。

- 2 -

第12篇: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1-04-23 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语、主体、背景、结语。

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容。 》 的。

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时间。

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 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

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人物)

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

17、

18、

47、

53、60、61小节) ,语言描写;32~45小节) 1小节)

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头子的功劳很大

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真实

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 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

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

充满赞美之情

空前的敬意 憎恶 新的敬意 巴特勒上尉的信——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胸怀博大。辛辣。” 庙比较园中之物动之巨作

理解、尊重、孤立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毛泽东道者寡助。——孟子平安的劳动妇女事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地位低,很不幸)毛病(描写声音和动作)相(比喻)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的道理的故事(伟大的胜利,调侃的意味)

山海经》(称赞的意义) 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

山海经》之前 》的过程 山海经》之后

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妈妈”?

部分大都写他如何“讨厌”、“憎恶”阿长。

经》的原因。

长的怀念和同情和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朱自清散文全集》。 散文家、学者、诗人。

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惦记背影(开篇设疑)

【2~3】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再现背影

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

“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切的父爱

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

节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深切的父爱。

起因、经过、结果,或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

不愿要报酬

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 的车

应得的报酬 坚持给钱 维持生活

《杨绛散文》,著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唐•吉诃德》。

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善良的品质。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的愧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者,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上海人。著有《文化苦旅》。

——艰苦、诚信

点年轻信客;

、散文)

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

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的特点 久 泛

一,形式多样 美,结构坚固 置 历史悠久 间 结构坚固 征

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修建时间 结构特征 体到局部 要到次要

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疏朗开阔之美

阴柔阳刚之美

丰富想象之美 安闲自在之美 谷——具有生命力

,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门内外

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界地带

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和物候学

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的意义

本质(逻辑顺序)

小 次

到时间 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

辑顺序

得出结论

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由现象到原因)

19课 20课

顺序、逻辑顺序

分、总——分——总)事物说明;递进式 事理说明

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的定义;

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 对象的什么特点;

比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一肯定或否定;二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三这个词在是什思;五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被喻为“田园诗人”。选自《陶渊明集》。 索。

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与劳动

削 室,惟吾德馨”

:往来人物高雅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室内生活情趣高雅 以调素琴、阅金经) :主人胸襟超尘绝俗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己高雅的情趣。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情操。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傲清高,避世退隐。 逐利。

合污、庄重、谦虚、正直。 好的情操。

数量上多(内容多)

技艺, 来历。

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刻者技艺精湛

的人、物、文字的数目,

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理想。特征:天下为公。

”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史。

耸立

高大雄伟)

蔽日(虚写、实写)

阔) 远大抱负 而小天下)

。 所见 忧国伤时

所感(对偶)

家书珍贵,对家人的思念

自己苍老 念家悲己

苦难的精神 情 暴

苦)

不断、遮天蔽日 同景象 急) )

长的特点。反衬三峡秋季凄凉萧瑟的气氛。 学家、散文学家。选自《水经注》。

阳隐居。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

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志林》。、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构:总——分——总

面:形状、颜色、声音、声势。

(动静相衬)

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写,突出潮水的雄伟壮观,

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淡淡的愁绪。

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清高自赏、孤寂的心情。 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对故国往事的留恋。 悠远脱俗的意境。

人合一(广漠) 人(渺小)

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廷,内心惆怅,激愤、抑郁 体:飘飞的蓬草。 千古壮观)

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园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愤。

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感慨,结束全诗。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新闻两则

1.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8.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 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

1.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

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

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

⑴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

⑵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⑩、

17、

18、

47、

53、60、61小节)

⑶过于自信和自尊(第⑤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

⑷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

第三要素:环境描写

星星

第①小节

水鸟

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

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

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

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

第三课:蜡烛

1.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 2.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

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3.感人因素

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

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

3.细节描写

炮火:11次

(反复描写)

蜡烛:7次

黑围巾:5次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2.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性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胸怀博大。

3.本文所用的修辞:反语。

作用:有讽刺意味,极其尖锐、辛辣。

总评:“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4.圆明园

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充满赞美之情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1.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

2.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理解、尊重

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鄙弃、孤立

3.一来到纪念地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

1.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战争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2.阿长的形象:

⑴阿长是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⑵没有文化,不识字,粗俗、好事

⑶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善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

①对阿长称呼的由来(地位低,很不幸)

②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描写声音和动作)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比喻)

④元旦吃福橘的“仪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叙事

⑤写阿长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⑥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伟大的胜利,调侃的意味)

⑦谋害“我”的隐鼠

⑧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称赞的意义) 4.“我”的感情变化:讨厌

空前的敬意

憎恶

新的敬意

5.写法:一(第

4、8小节)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6.铺垫蓄势:19~22小节:买《山海经》之前

不写:买《山海经》的过程

23~29小节:买《山海经》之后

称赞烘托:写“我”震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7.为什么在文中不称阿长为“长妈妈”?

答:①符合作者年龄②文章前半部分大都写他如何“讨厌”、“憎恶”阿长。

8.为什么要写远房叔祖?

答:说明“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原因。

9.倒数2小节: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同情和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七课:背影

1.文体:回忆性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学者、诗人。

2.主题: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一【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设疑)

【2~3】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二【2~6】回忆往事

【4~5】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3.结构

【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三【7】别后的思念,再现背影

3.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答:①外貌描写。写衣帽

呼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

与“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切的父爱

②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③用自己的情感反应来烘托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

① ②③所描写的背影是全部情节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深切的父爱。

4.关键性语句: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

第八课:台阶

1.文体:小说。

2.父亲的形象:非常要强,有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

第九课:老王

1.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谋生手段艰难

命苦

生理上有缺陷

2.老

居住条件恶劣

为作者送冰

心善

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

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 作

⑴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⑵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3.的

⑶老王送香油鸡蛋,我坚持给钱

⑷关心老王,询问他能否维持生活

⑸女儿送鱼肝油

4.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选自《杨绛散文》,著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唐•吉诃德》。

5.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

6.第13~16小节:体现老王朴实、善良的品质。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7.“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十课: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余秋雨,上海人。著有《文化苦旅》。

①说明信客职业特点——艰苦、诚信

2.信

②年轻信客接班

③用自己丰富的经历,指点年轻信客;

用自己惨痛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

一、二单元:记叙类文体(小说、散文)

人物(同上)

散文

写法:先抑后扬,有详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3】我国石拱桥特点

分布广泛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置

历史悠久

修建时间

结构坚固

【4~5】介绍赵州桥

结构特征

(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①从概括到具体: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地理位置

修建时间

结构特征

②从整体到局部

③从主要到次要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

表达方式:描写

修辞方法:排比、拟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

①芦苇丛上的石桥

疏朗开阔之美

②江南乡间的石桥

阴柔阳刚之美

③水天间的长桥

丰富想象之美

④山区的风雨桥

安闲自在之美

⑤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

**——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

外形

内景

殿

位置

用途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

屏的定义

屏的作用

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

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

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1.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

2.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

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1.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好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

1.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因)

三、四单元:说明文体

事物说明文:

11、

13、

14、

15、19课

事理说明文:

12、

16、

17、

18、20课

第四单元:科普文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两种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事物说明;递进式 事理说明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说明方法:下定义:对某样事物的定义;

举例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

作比较:更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分类别:层次分明;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引用

画图表

说明文中“„„”能否换成“„„”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一肯定或否定;二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三这个词在是什么意思;四这个词不在是什么意思;五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1.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被喻为“田园诗人”。选自《陶渊明集》。

2.以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3.世外桃源:指与外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①环境优美、宁静

②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劳动

4.桃源

③生活安乐幸福

④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⑤没有战争,没有剥削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

1.第一层:提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环境清幽、宁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层:具体描写陋室

人:往来人物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志:主人胸襟超尘绝俗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以古代贤者自喻表明自己高雅的情趣。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2.表达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

3.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菊:正面衬托。隐逸者:孤傲清高,避世退隐。

牡丹:反面衬托。富贵者:追名逐利。

莲:君子。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谦虚、正直。

5.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第二十三课:核舟记

1.说明文:说明对象——核舟。

体积上:小

2.特征

(奇巧)

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内容多)

3.

总 【1】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分【2~5】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总【6】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

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1.本文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特征:天下为公。

大同:指理想社会。

3.全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2~3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

《望岳》

1.一、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用齐鲁广大的平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

二、近望——神奇秀丽,遮天蔽日(虚写、实写)

三、细望——高大深远

(由景生情:胸怀激荡、眼界开阔)

四、抒发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春望》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所见

忧国伤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感(对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珍贵,对家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叹自己苍老

念家悲己

《石壕吏》

主题:赞美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也含蓄地揭露了差吏的残暴

一. 致词的由来

二. 对比(差吏凶残、老妇悲苦)

三. 主体 写老妇致词

四. 尾声 暗示老妇被抓

第二十六课:三峡

1.写法

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② 大笔点染的手法

③ 动静结合

2.一:先写山

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二:再写水

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奔放美(江水上涨、水流湍急)

春冬:清悠美(素、绿、清、影)

秋:凄婉美(寒、素、凄、哀) 3.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反衬三峡秋季凄凉萧瑟的气氛。

4.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选自《水经注》。

第二十七课: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北宋人。选自《东坡志林》。

表达了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闲人: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第二十八课:观潮

1.【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结构:总——分——总

顺序:由远而近

方面:形状、颜色、声音、声势。

修辞:比喻、夸张、引用

【2】写水军演戏的精彩场面(动静相衬)

【3】弄潮儿的英姿(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4】写观潮人多——侧面描写,突出潮水的雄伟壮观,

也突出了表演的精彩。

2.以潮为线索

船只多

第阵势大

3.二

个人作战技艺高

战斗激烈

迅速撤退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

1.回忆性山水小品文。

2.本文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3.中心:对故国往事的怀恋和淡淡的愁绪。

4.“独”往湖心亭看雪: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清高自赏、孤寂的心情。

5.“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对故国往事的留恋。

6.白描:描绘了一幅山水画。悠远脱俗的意境。

全景:景物浑然一体

7.雪景

天地苍茫、天人合一(广漠)

特写:堤、亭、舟、人(渺小)

第三十课:诗四首

《归园田居》

语言:平淡自然,真挚醇美。 愿: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即使做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使至塞上》

第二句:借景抒情,被排挤出朝廷,内心惆怅,激愤、抑郁

比喻:本体:自己;喻体:飘飞的蓬草。

第三句: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千古壮观)

构图美:远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园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晖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登岳阳楼》

颈联直接道出亡国之臣心中的悲愤。

“风霜”双关,比喻现实社会。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感慨,结束全诗。

文言文

1.作者、时代

2.字词解释、课文翻译

3.默写

4.内容加情感

5.写法

第13篇: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要点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科学单元,所选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旨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翻过那座山》也 专门设立一个专题 《永远的法布尔》 , 上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对法布尔的 昆虫世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本文的语言生动,在学 生心中很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教学时可进一步强化这种兴趣,通过自读、自说、自评的方式 使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体味科学的魅力。 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1.品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2.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界中的一种鸟啼虫鸣。 学习重点: 了解蝈蝈的习性,学习美词佳句。 学习难点: 1.为什么要写蝈蝈的同类相食? 2.一些难句的理解: (1 “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 (2 “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 教学媒体的选用: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优化设计: (一 (一教学导入:

出示谜语——肚大头小,高举双刀,只管杀虫, 不会割草。 (打一动物 (蝈蝈此时再出示 蝈蝈的图片, 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 蝈蝈的体型特征十分鲜明肚大头小双刀,习性也很突出, 今天再来学习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小品,深入他的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可爱的 蝈蝈。

(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刚进入学习初始阶段便处于亢奋状态,有利 于课堂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 狩猎( 喑哑( 静谧( 篡夺( 吮取( 妒忌( 再让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其他生字。

(学生的层次有差异,对课文的认知也必然存在不同,安排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 不留识记的死角。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了解蝈蝈的习性,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加深学习的印象。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能记多少记多少。

交流后设疑:假如有一些小朋友正在捉蝈蝈玩,你上前阻止,你该怎么说?要求合情合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是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设置该环节 就是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用活动的形式进行,便于激发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

(四跳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文中对蝈蝈的称呼发生了多次变化,迅速找出来:

在 情况下称 。

体会在这种变化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喜爱蝈蝈,关注一切生命。

(五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表现力强,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句子。

我 ,因为 。

(六自由研读,质疑问难: 可引导学生体会文句 “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 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 鼓励学生对其质 疑,并进一步带领学生对其进行修改。

(这句话在文中是有歧义的,和上下文不能很好地贯通,稍加修改后即可以消除歧义。学生 有差异,接受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存在差别,设计这一环节能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同时质 疑问难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七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鸟鸣虫吟一定在你的记忆中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你能用爱的笔触 , 运用拟人手法将 其记录下来吗? (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只有实践,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第14篇:关于“教学设计”的要点[1]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晒出教学专业水平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专业行为。

教学设计也指这种专业行为所形成的系列文本。

对一个具体的教材内容,从课时角度说,因学生和教材不同会形成若干课时的教案。

二、要素及其设计要点

(一)、教学目标

简述学生在相应的学时中应达成的目标。建议:整体表述,但需蕴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目标,是预设的可感知、可观察、可检测的学习状态、行为及其学习结果。2.目标包含"三维",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的把握以及学生分析和教材分析。

4.目标表述的语句:学生(可省略)+学习经历+学习结果(以学生为主语进行表述)

描述学科学习经历的词,一方面指向各学科共同的一些核心素养,同时各学科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语文,侧重在听说读写方面;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则侧重在假设、实验、求解、推论、建模等方面

学习的结果,可能涉及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不同领域。在表述时候,希望能选择相对应领域并具有确切内涵的词语。

表达认知水平的词: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表达情感水平的词:注意、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表达动作技能水平的词: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习惯动作、复杂反应、适应、创造。

以上科学术语有精准的含义,在具体表达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词,但含义尽量清晰、准确。 5.目标的陈述:建议条目式(1.---;2---;3---),内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尽量整体表述,不要机械拆分。

(二)、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的特点以及教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

1.教材本身的特点 (在学科体系中分析所教内容的特点、地位及其作用)

2.教材的哪些内容和形式,能帮助达成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达成角度分析所教学的材料) 3.还需要对教材作怎样的教学处理(从教学过程的展开角度分析教学的材料)

(三)、学生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教学内容以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特点(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2.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础(具体所教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础)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所教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障碍)

(四)、重点难点

简述教学重点及学生学习可能的难点。 1.教学重点(学科视角)

2.学生达成目标可能的难点(学生视角)

(五)、教学过程

预设达成教学目标的若干活动。简要预设每个活动涉及的“教”与“学”的双边行为及学生经历。 1.预设几个活动(1-3-5)

2.每个活动预设的主要行为和期待效果(主要做什么+期望什么效果)

3.预设师生活动的场景。(师+生;生+师)(是预设不是实录,主要给课堂留下动态生成的空间)

网站平台上“教学设计”页面截图

第15篇:教学活动设计要点及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要点及要求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二、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点

(一)关注、了解教学对象

(二)解读、确立教学内容

(三)制订、关注目标落实

(四)选择、运用教学策略

(五)策划、拟订教学流程

(六)反思、进行自评调整

(一)关注了解教学对象

1、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尤其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

2、分析幼儿的兴趣及需要。

3、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性。

(二)解读、确立教学内容

(一)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1、以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符合幼儿兴趣及当前经验并回归幼儿生活。

2、体现所选领域的基本特点和幼儿知识结构的思考。

3、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

4、来源于低结构活动(游戏/操作),容易整合。

5、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要删除。

(二)如何解读教材?

1、剥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所选领域的教育价值。

2、确定重、难点。

3、教材处理富有创意,容量适中。

(三)教材选择的常见问题:

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等,内容忽难忽易。

(三)制订、关注目标落实

1、为什么要关注目标?

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它规定了教育活动预期所要获得的某种效果,因而目标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制订非常重要。

2、如何制订目标?

1)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当前认知发展水平。

2)目标要体现所选领域的基本特点、教育目标、学习目标、情绪目标和层级。

3)目标要具体明确、语言精炼,避免繁琐和笼统。

4)目标的指向性要统一。

制定目标要统一指向,必须固定从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最好指向幼儿。

3、当前目标制订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目标针对性不强,表述过于宽泛,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活动的落脚点不明确。

2)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3)目标陈述混乱,缺乏整体的思考。

4)目标挑战性不足。

(四)选择、运用教学策略

1、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法、学法、环境材料及情景设计、关键提问设计、多媒体运用等。 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别。 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

2、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1)突破全班活动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

2)突破传统教法、学法,通过环境支持、情景创设、材料操作、游戏扮演、导入设计、多媒体运、直观教学具等,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为主。

3)活动过程关注幼儿情绪情感体验,凸显操作性、游戏性、趣味性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重视关键提问的巧设,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指向幼儿操作、探索与思考,引发幼儿自由表达、发现与创造。

幼儿学习方式的表现

• 动作模仿、听赏感知 • 实践操作、观察发现 • 小组探索、讨论汇总 • 阅读理解、想象表现 • 互助协作、提问质疑 • 记录交流、合作分享……

——关注:学习方式多样性、差异性

体现:“关注差异,以学定教” 关键提问的巧设

1)提问要清晰、简短,要与教学目标匹配。

讲简单句,长串提问容易混淆幼儿视听,使幼儿找不到这句话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幼儿答非所问。

2)顺应幼儿学习特点,忌专业和深奥,让幼儿听得懂。 3)避免单调重复,多角度变换提问方式。

大问题后紧跟辅助性小提问或追问性提问。 提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提问的主体:

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2、提问的内容:

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和情感交流。

3、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

常规的维护。

4、提问的时效:

无效提问/满堂问(你喜欢……吗?)

5、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

方式单一,缺乏追问。

(五)策划、拟订教学流程

1、什么是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即教学环节,包括对环节递进/时间分配/组织形式/导入设计/师生互动等进行“战略部署”,即系统展开教学过程,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进行合理链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2、如何拟订教学流程?

1)应与活动目标相匹配,环节架构层次分明,思 路清晰,整体设计,分解目标,建构重点环节,有序推进。

2)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自然流畅,过渡无痕。 3)组织形式巧思,引人入胜。

4)导入自然、新颖,结束环节有分享和回味。

5)对可能出现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教学流程设计四关注:

1、关注环节中多元目标的落实体现。

2、关注环节中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

3、关注环节中教学提问的适宜有效。

4、关注环节的过渡衔接与时间分配。

(六)反思、进行自评调整

1、什么是反思?

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2、反思的目的:

在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能科学、理性地审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成与败,肯定成功之处,否定、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在不断的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反思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反思不准:反思过于宽泛,找不准问题的关键。

2)反思不深:反思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

4、如何反思?

课前:对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对照

教学目标是否在过程中落实?

设计中是否体现幼儿主体性?

教学设计最精彩点是什么?

教学中有没有新的生长点?是否预设过多过满?

教学中细节问题(教学具操作)是否处理得当?

……

课后:对学习效果的评析

幼儿学习得轻松、快乐的直接反应?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活动设计中如何调整?如何改进? ……

5、如何写反思记录?

1)记亮点。

教师应善于挖掘亮点,将每一次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提升,便于今后在其他教学中参考使用。

2)记败笔。

应及时地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作为“教训”记录下来,并进行认真地剖析、思考和修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记偶得。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突发灵感。 教学设计的要点(小结)

(一)关注、了解教学对象

(二)解读、确立教学内容

(三)制订、关注目标落实

(四)选择、运用教学策略

(五)策划、拟订教学流程

(六)反思、进行自评调整 好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

1、目标的制定——准

2、教材的选择——巧

3、策略的运用——效

4、程序的设计——细

5、问题的提出——妙

教学设计并没有现成和完美的,它需要我们投入时间、精力、耐心等,让其慢慢成长显露。所以,无论对孩子,还是教师,急功近利会欲速则不达。

——上海特级教师

第16篇:《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要点

生命的诗篇

- <昆虫记》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1982 一1915 )以生花妙笔写成《 昆虫记》 ,原著共十卷,历时三十年。《 昆虫记》 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法布尔被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这部巨著所讲述的是昆虫为了生存而斗争的精彩故事。作者在一丝不苟的观察研究、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用散文的笔法,对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进行了诗意的记录,充满了对微小生命的爱,使读者深受感动。作品生动活泼的语言,轻松诙谐的风格,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昆虫世界妙不可言的灵性所吸引。

在法布尔笔下,自然界的昆虫都有精彩纷呈的生活,有诗意盎然的情趣,字里行间渗透着令人感动的人文关怀,是一部为生命欢唱的动人诗篇。作者以人性观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这棵科学之树上,人们不仅从中获得了知识和思想,还能撷取文学之花,智慧之果。 教学目标:

1 .品味昆虫生活,感受诗意笔法。 2 .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 3 .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 .品味昆虫生活,感受诗意笔法。 2 .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教学准备:

浏览《 昆虫记》 。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解读法布尔

一、名人眼中的法布尔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达尔文 昆虫学的荷马。― 雨果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 罗兰

“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读起来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一的书。― 鲁迅

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周作人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 罗丹

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 昆虫记》 那样的作品。― 茅盾 法布尔的天性与一个渺小的昆虫有相同之处,青年的法布尔可能把自己看作昆虫。在十分复杂、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坚忍不拔地为个人与族类的生存而斗争,这就是昆虫的本性;而法布尔则为他的学术研究与文学的理想,至死不屈地进行牛争。《 昆虫记》 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一般杆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态,文风质朴,别有风趣,自成一格,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 罗大冈 法布尔一生勤奋、博学,除精于昆虫学研究之外,在植物学、数学、物理学及化学诸领域也造诣颇深,而且具备古代史、古代神话、诗歌、音乐、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素养。读《 昆虫记》 时,不仅要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也应领悟到“法布尔精神”。法布尔精神高度概括为两个字:求真。这位饱经沦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待研究的惊人毅力足以赢得人们的崇高敬意- (译者)王光

二、我眼中的法布尔 1 .教师示例。

意大利蟋蟀

在春天阳光明媚时,田间地头的蟋蟀便哼起了交响曲。炎炎夏日中,夜深人静时,意大利蟋蟀便鸣唱起小夜曲来。

它是个瘦弱的昆虫,颜色十分浅淡,差不多呈白色,似乎和它夜间行动的习惯相吻合。如果你将它放在手指中,你就会怕把它捏扁。它喜欢待在各种灌术里,或者是比较高的草上,很少爬到地面来。在七月到十月这样炎热的夜晚,它甜蜜的歌声,从太阳落山起,一直延续到大半夜,是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我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对意大利蟋蟀的演唱会进行了精妙的描写。他名命艇花丛中聆听蟋蟀们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我觉得法布尔是一个特别会,神人,善于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好,善于享受生活中细微的感动!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是他快乐的源泉。

2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解读法布尔”是课前收集资料和初步浏览作品后的交流活动,, 让学生从名人和自已的角度,对《昆虫记》的伟大和“法布尔精神”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活动二:走进昆虫世界

一.解说昆虫生活

1.用“动物世界”主播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闪亮登场”。

那个生怕迟到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谁呢?它一直笨拙地挥动着自己长长的爪子,好像有一个机器在它的肚腹下面往前推着它似的;它的那对棕红色小触角大张开来,透着垂涎欲滴的焦躁情绪。它拼命地赶,它赶到了!还将旁边几位食客撞倒了!这便是圣甲虫,它一身墨黑打扮,在食粪虫中就数它的身材最为高大,而且它也是名气最大的一种。古埃及人对它尊敬有加,把它视作长生不老的象征。它已入席,与其同桌的食友并肩战斗,其食友们正在用自己宽大的前爪轻轻地拍打粪球,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或者再往粪球上加上最后一层,接着转身而去,回家安安心心地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

2 .用“特技表演”主持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特写镜头”.虽然是在烈日的炙烤下,但是对粪球的加工依然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着,你能够观察到旋工干起活来是这样迅速利落,让你肃然起敬。那活计以如此飞快的速度进行着:起初的雏形只是个小弹丸,如今已壮大成一领核桃那么大了,没过多久就能变成苹果那么大。我曾见过食量惊人的圣甲曳竟然旋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粪球。这必定需要几天的工夫吧!制作完需储备的食物,就需撤离混乱的战场了,把食物运到合适的地方。这时候圣甲虫最令人惊奇的习性开始表现出来了,圣甲虫急急忙忙地上路了,它用两条长后腿楼住粪球,而后腿的锋利尖爪则插入粪体中去,起旋转轴的作用。它以中间的两条腿作为支撑,而以前腿带护臂甲的齿足作为杠杆,双足轮番按压,弓身,低头,翘臀,倒退着运送粪球。

3 .用“足球比赛”直播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漫漫征途”。

使劲儿啊!好了,它开始向前滚动了,依目前的情况,它定能被运送回家,当然路途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少不了些磕磕绊绊。这个困难说来就来:圣甲成碰到了一个料坡,沉重的粪球要沿着料坡滚下去,但是圣甲虫非要按自己认准的来,偏要横穿这条天然道,这可够大胆儿的,稍一失足,珠到一点碍事的沙子,就会失去平衡,前功尽弃了。不出所料,它脚下一出溜儿,粪球便滚到沟里去了这廿滑的粪球将圣甲虫带了一下,结果它摔了个四脚朝天,爪子在那胡乱,: 着。最后它好不容易翻过身来,继续去追它的粪球了。

二、品味“史诗”笔法

(一)从法布尔对圣甲虫的解说中,任选一个角度品析“史诗”笔法 1 .人性化的描写。 2 .诗意的语言。 3 .细微的观察。

(二)教师示例

探求真理使法布尔成为一名科学家,而从热爱生命的角度讲,他又是一位文学家。他时圣甲虫“闪亮登场”的描写,满怀爱意;对圣甲虫制作粪球的表演,满怀欣喜;对圣甲虫运输粪球的漫漫征途,充满崇敬。在人性化的描写中,生动活波的昆虫,仿佛就是他的朋友和家人,有时他又成了它们当中的一分子,跟它们同甘共苦,同悲共喜… …

三、任选一种昆虫,创意解说与品味

四、学生活动

悦读展示: (方玉婷)

我来品位

1 . 意大利蟋蟀演奏片段:法布尔是昆虫的好朋友。他有着执着的探究精神,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点了如指掌,并详细地描写出来,毫不马虎。最让人感攀的是法布尔的童心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意大利蟋蟀的“欢乐颂’,中,他体察到了微小生命的快乐,忘记了星辰的美景,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之中。 2.甲虫食物被抢劫和慈母片段:从昆虫们的生活描绘中,我们看到了昆虫福的家庭生活,有慈爱的母亲,有顽固的小脾气,有倔强的小个性,偶尔地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但更多的是吃苦耐劳的勤奋与智慧。 3.

朗格多克蝎观察日记片段:法布尔为我们揭开了令人恐惧的蝎子世界的人性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优美的爱情,神圣的婚姻,新娘在“洞后残杀新郎的凄美结局· 一我们在这出悲喜剧中,收获人生的智慧——生命不是享乐,也不是磨难,而是一种义务,是种族延续的神圣使命。 4.隧蜂看门人― 隧蜂外婆精彩描写:隧蜂外婆形象感人至深― 只要最后期限未到,它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悟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它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写照· 将隧蜂的行为与人类相比较,昆虫的世界似乎比人类更纯净些。 5 . 大孔雀蝶长途跋涉“美丽之约”片段:大孔雀蝶不远千里,不畏艰难,前仆后继,有如朝圣般来奔赴爱情之约,让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炫目的美丽,神秘的爱情之旅,带给我们有如泰坦尼克号般绝美的温暖与感动…

6 . 蝗虫蜕变过程:令人厌恶的蝗虫,也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蜕变,我方知昆虫世界竟然是个奇妙、可爱的世界。

7 . 蝉与蚂蚁的故事:蚂蚁是厚颜无耻的强盗,蝉是心甘情愿付出甘露的劳动者。此等不知羞耻的掠夺,在我们人类世界中竟是如此相似。“蝉出地洞”的详细记录,让我们了解了“金蝉脱壳”的奥秘,看到了昆虫世界

的生机和情趣,充满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设计意图:“走进昆虫世界”以圣甲虫为例,用不同语气来解说圣甲虫的生活,让学生融入昆虫世界,感受昆虫生活的奇妙,感悟法布尔的情感,体味作者如荷马史诗般精彩的笔法。) >>>62

教学活动三:整理实验报告

一、阅读《 象态橡栗象》 节选,教师指导整理实验报告

《 象态橡栗象)) (节选)

象态像果象是我们这一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它的名字起得真妙!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啊!看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卿这烟斗细得像马截徐红色,近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致橡果象只好抖着身子,使它伸直,以免折断,仿佛头前伸出一支长矛似的。用它来做什么呢?

(一)教师示例

如此长的一根尖桩,这样一个怪鼻子,橡果象― 一― 一一~气 《 象态橡栗象》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l : 象态橡果象长长的怪鼻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建立假设:

用长杆工具钻橡果来开道,以便放置自己的虫卵。 实验过程:

1 .在野外观察象态棣果象钻孔,一个小时后,象态橡果象休息了,没有结果。 2 .我捉了一些象态像采象,装入我实验室的金属罩网中,我把长满橡果的树枝置放在我的金属罩网圆顶上面,一头浸在一盆水里,以保持新鲜。小树枝上放了数目合适的配对橡果象,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继续在实验室观察三天后,象态橡果象开始工作了,我观察两个小时后,家中三个人轮流值班,连续不断地观察了八小时后,没见结果。棣果象走了,遗弃了那个像果。 得出结论:

象态橡果象用它的长鼻子在橡果上钻孔,但将钻好孔的橡果遗弃了,没有产卵。 提出问题2 : 象态橡果象为什么要遗弃辛苦钻探的那些橡果? 建立假设:

它把长鼻尖端伸到井底深处,如果井底的食物令它满意,它就把卵产下一来;如果井底的食物经仔细鉴定不符合要求令它不满意,它就不再多往下钻探,弃之而去。 实验过程:

我曾看见一条很小的象态棣果象的幼虫,是我亲眼看着它孵出来的,它在橡果底部,婴儿最初几口是在轻轻地咬那些用丹宁酸调了味儿的絮状的新鲜面包。 得出结论:

象态橡果象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它清楚棣果底部多汁、易消化的小糕点,才适合新生儿那虚弱的胃。因此,它只将卵产在适合新生儿生长的橡栗里。 提出问题3 : 象态橡果象的卵是通过什么方式在离入口那么远的地方住下来的? 建立假设:

卵产在管道的入口,幼虫在母亲钻好的孔道坑道里蠕动,爬到储存幼儿食物的那个偏僻地方;卵是像一块石头一样掉进坑底的;象态橡果象如布谷场一样寻找合适的位置下蛋,然后用它的长味把它的卵输送到像果底部。 实验过程:

1 .通过查资料,我否定了自己的猜想,陷入尴尬万分的困惑中。

2 .我解剖开象态橡果象“产妇”,那儿有一台古怪的机器,一根硬硬的棕红色的尖头桩,和身体一样长,那只是一跟长管子,细得像毛发,尖端稍微张开,形状像榴弹发射筒,始端鼓起来,呈现卵形泡状。这就是和钻孔器大小粗细相似的产卵工具。 得出结论:

象态棣果象钻孔味钻到哪里,内味― 卵探测器就可下到哪儿。正当“产妇”在橡果上下钻时,它选用攻击点就必须让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工具都可以到达理想的地点― 果仁底部。“产妇”的手摇曲柄钻完工,坑道也完成后,它就回转身来,把腹部末端紧贴在那钻孔上。然后,它把“剑”拔出来,内味突露出来,毫不困难地钻入锉屑阻塞的坑道。卵安置好后,这个工具渐渐回收,缩回到腹内,一样是滴水不漏,大功告成。

(二)分析交流(对结论补充和完善)

二、小组合作,任选片段,整理实验报告

三、组织交流

四、教师小结

“法布尔精神”: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对昆虫世界的人文关怀;对人类社会、人生的反思,一丝不苟地观察研究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反复试验· 求证的探究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探求真相的科学精宇申… …

(设计意图:《 昆虫记》 是文学名著,也是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是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作品精彩的人性化描写,都来自于法布尔坚持不懈的观察和实验。用整理实验报告的方式读名著,旨在感受法布尔探索生命世界真面目的精神,塔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活动四:制作个人空间 以昆虫的口吻,制作个人空间。

参考格式:可以设计学名、别名、籍贯、靓照、特长、爱好、个性签名、自我介绍等栏目。

我的个人空间(黎永恒)

学名:蜕螂 别名:屎壳郎 籍贯:法国

靓照:特长:处理垃圾及动物排泄物。 爱好:和妻儿们在一起。 个性签名: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是一只来自自然界的昆虫― 蜕螂!没错,我就是饱受你们人类藐视的尿壳郎,,别看我整天滚着个粪球走来走去,又脏又臭,我可是草原出了名的清道夫噢!别看我小,干起活来可是热情高涨!城市里散发刺鼻氨气的厕所,在乡村里几乎见不到,这都是我辛勤劳作的成果。如若你遇到一摊可怕的污物,当你明天再次造访时,那堆污物肯定无影无踪了,因为我― 蜕螂已经为你清扫的干干净净!

我们对工作严肃认真,勤劳而朴实,在家中,也是温柔而细腻的噢!我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我有一颗真正温柔的心。我时常为了孩子的食物而奔走,不像其他一些昆虫只履行做父亲的任务,对妻子却不管不顾。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每天都会辛勤劳作,然后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地吃饭。当你知道了另一面的我时,还会用旧眼光看待我吗?

我的个人空间(黄明山)

姓名:屎壳郎 别名:自然界清道夫 籍贯:中国

靓照:特长:滚粪球的工艺师。 爱好:滚粪球。

举个性签名:我要将肮脏的世界打扫干净。 自我介绍:

嘻嘻!我是屎壳郎,我想大家一定认识我。别认为我很脏,其实我很爱干净的。你会不会有一个疑问呢,一个很大的粪球我们吃得完吗?我们当然是吃得完的,我们消化神速,前头不停地吞嚼的同时,后头也开始排泄,排泄物是一根黑黑的小细绳。对了,我们既不是肉食动物也不是素食动物哦!

我的个人空间(陈琳)

学名:蟋蟀 别名:蛐蛐 籍贯:中国

靓照:特长:爱打架,喜欢和同一类昆虫“斗”。

爱好: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杂食,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

个性签名:我斗,我斗,我斗斗斗。 自我介绍:

蟋蟀这种昆虫在中国已知的仅有约150种。我勇者无敌的性格,值得你们人类借鉴:不管会不会赢,只管拼搏,即使以失败告终,也是王者。“斗蟋蟀”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娱乐方式,但蟋蟀稀少,你们不应该拿我取乐,应该好好保护我们这种可爱的昆虫噢!

我的个人空间(黄淑敏)

学名:蝴蝶 籍贯:中国 靓照:特长:文艺系“女生”。

爱好:打扮,逛街购物(采花蜜)… … 性格:超坚强,超努力,从不放弃。

个性签名:在我还是茧的时候,就开始奋斗。

自我介绍:

“化蛹为蝶”的故事人人皆知,可是那种痛苦,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理解的。蝴蝶想要在花海中飞舞,就必须经历破蛹而出的生死考验。只有经历了艰难残酷的旅程,才能尽显生命的张力与极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经历暴风雨后,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

我的个人空间(方玉婷)

姓名:萤火虫 别名:朗皮里斯 靓照:特长:在黑暗中为人们提供光明。

爱好:喜欢在黑夜里乱跑,乱闯;喜欢以蜗牛为食物;喜欢了解动物们的栖息地。 个性签名:不要被我的外表所蒙骗,其实,我是肉食动物。 自我介绍:

晦!我是萤火虫,想必大家都认识我吧,我通常是在夏季的夜晚出现的。我屁股后有个“小灯笼”,我有坚韧的外皮,而且还有斑斓的色彩,身体呈棕色,肚子是粉红色的,环形服装的边缘还有缀着的两个红红小斑点。我还是个恐怖的肉食动物噢,只要发现目标,我总能把它吃得一干二净,否则,我决不罢休!呵呵,我恐怖吧?其实,我更喜欢在黑夜中助人为乐,默默地给在黑夜里赶路的人找到回家的路。给工作的人照明,这是老天赋予我的使命。但我希望小朋友们不要为了一时的好玩而结束了我的生命,因为我还想默默奉献,给他人带来微笑。

我的个人空间(黄安琪)

姓名:萤火虫 靓照:个性签名:超级“麻醉师”。习性介绍:

从表面上看,它们是那么天真纯洁、浪漫可爱,可一旦深入它们的生活,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它们其实是一种凶猛无比的食肉动物。它们是善于猎取山珍海味的猎人,而且,它们的捕猎方法十分凶恶,俘虏的对象主要是一些蜗牛。 在萤火虫享用猎物前,它们总是要先给蜗牛打一针麻醉药,使蜗牛没有知觉,好像有人在手术前打麻醉一样。萤火虫所猎取的蜗牛都是中等大小。蜗牛夏天通常聚集在道路旁的草丛中,这些地方正是萤火虫享用大餐的地方,那些猎物被它们运用“外科手术”麻醉在枯草上。蜗牛的身体一般都缩在壳里,露出外套膜的一点肉。萤火虫会用一个类似钩子的武器攻击目标。萤火虫用这个武器咬蜗牛,但不能让它痛,咬五六次以后蜗牛就完全没有知觉了,这时萤火虫把蜗牛化成流质后再饮用。萤火虫的一举一动都很温柔,看起来不像猎人在捕猎,例像是在亲吻一般。

(设计意图:以昆虫的身份制作“个人空间”,是法布尔写作笔法的迁移,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人文情怀的熏陶。让学生换个角度看世界,便能发现别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 推荐阅读:

(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刘莹莹、王琪译,译林出版社2008 年版。 《 <昆虫记>里的生命诗篇》 ,尹庆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3 年第4 期。

第17篇:《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要点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

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

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上不会很吃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

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个、科学记录单一份。 教师准备:地球仪一个(大)、手电筒一个、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也是第一次与大家一起合作,为了能够对同学们有更多的了解,请同学们自我介绍并说说都喜欢什么,好吗?教师也自我介绍,喜欢旅游,去年暑假

老师去了这个城市,谁知道是我国的

哪个城市?课件出示两组 图片,引出北京和乌鲁木

齐两座城市。

(二),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

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

什么位置吗?(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师: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在地图上一般是左西右东,也就是说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右边或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并标注出来。

教师板书相对位置)

(三),引出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板书:谁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的黎明 北京的黎明

2,问: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回答。(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北京先迎来黎明,有的同学认为是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3,问:要想知道谁先迎来黎明,除了知道它们的位置关系之外,还要知道什么?

(地球自转的方向)

4,教师介绍自西向东(逆时针)和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那到底是谁先迎来黎明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从实验中找找证据吧。

(四)、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1,实验要求:

(1),四人一小组,组长负责管理实验器材,并汇报结果。 (2)、分工合作,轮流进行实验操作。 (课件出示下图)

2,补充强调: 师:什么模拟“地球”?( 地球仪),什么模拟“太阳”?(手电筒),各小组先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在自转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上及时记录好。再自东向西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同样在自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

上及时记录好。

科学记录单

地球自西向东转, (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东向西转, (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

先迎来黎明;

3、汇报: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先迎来黎明;地球自东向西转,乌鲁木齐先迎

来黎明;

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地球的自转方向不同, 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先 后就不同。)但是地球 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 种,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继续研究。

(五)、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问:你们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生举例说明。)

北半球水流形成的漩涡(成逆时针) 太平洋上空 热带气旋云图(成逆时针)

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播

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

(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3)、乘坐旋转木马,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播放自己拍摄的视频

资料)

(4)、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可以让全体学生原地转圈。亲自感受体验。)

(5)、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它的运动方向如何?(自

东向西),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你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了吗?(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相对运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自东向西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六)、认识时区及时差。

1、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

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

2、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1周,在每1小时中,地球的一个条形带正对太阳,所以我们把地球分成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一个小时。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位0度经线,这条经线所在的时区,叫0时区。而0时区往东我们叫东时区,一直叫东

一、东

二、东山、┅ ┅直到东十二区,0时区往西叫西时区,一直叫西

一、西

二、西

三、┅ ┅直到西十二区,因为地球是圆的,向东到东十二区与向西到西十二区刚好重叠在同一时区,因此也叫东西十二区。) 3,让学生自学课本81页的内容,并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4、北京和纽约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呢?(生观察时区图回答)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单元我们都在研究地球的运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

来整理一下。

地球形状: 球体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七,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一,相对位置关系:

乌鲁木齐(西) 北京(东)

二,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北京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时区及时差:

地球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就相差一小时。

八,课后反思: 《谁先迎来黎明》是《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一课,这堂课教下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这点在这一课中很重要,因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学生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本课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已经会在地图上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就能够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了。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急于引用教材,而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很好的预设效果。再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突破了重难点。最后让他们以自学世界时区图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我布置的自学要求。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相信要比老师教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相差几个小时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讲出办法,学生讲的非常好,有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北京和纽约、北京和巴黎日出时间相

差多少个小时就很容易解决。

科学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都有涉及,课外知

识的积累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这堂课中,我感觉到学生的地理知识还是比较缺少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不自信,回答问题时,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后,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怕说出来,万一错了在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面前会出丑,这是他们所顾忌的,看来平时活跃的学生在某些时候也会变的比较沉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当举手少的时候,我会提示:“是不是有很多同学还在思考呢?”引起他们的注意,也会点没有举手的同学的名字,让其回答问题,尽量不点重复的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的评价语有些单一,有待进一步

丰富提高。

第18篇: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把握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认识其艺术特点。

3.理解茅盾先生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4.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小说评论的文章。

教学设计

(一)

学习《百合花》

一、解题

作者简介:(1925—1998)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1958年发表代表作短篇小说《百合花》而成名。

本文是茹志鹃五十年代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向敌人进攻和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个小插曲,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茅盾称之为结构严谨、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

二、阅读小说,理清情节

(§

1、2)因为部队要发起总攻,才引出“我”被“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的“缘起”。

(§

3、4)这里作者却有意在第四段中描写了一幅与前线的战斗环境不甚协调的气氛。一面是冷炮在轰响,而她却关注庄稼被雨水冲得青翠水绿,空气也有一股湿润的香味。这种描写,正是为了突出“我”的身份。因为是搞创作的,所以才如此注意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这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只有这种身份的人,才会在以后的情节中,注意到那些生动鲜明的细节。

小说第一到第四段,为全文第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开场白”式的背景交代。

(§5)通讯员一出门就将“我”甩出好远。“我”开始生气起来。

(§6)由生气逐渐发展到对这通讯员产生了兴趣。

(§7)小通讯员,高挑个,厚实肩膀,穿洗淡的黄军装,枪筒插着树枝。通讯员的肖像描写。

(§8—§10)叙述小通讯员的性格:腼腆和憨厚,怯于在女同志面前交谈,为下文借被子伏笔。

(§11—§23)叙述小通讯员的身世:年龄19,参加革命1年,入伍前是一个拖毛竹的青年。

以上为小说的第二部分,集中地叙述和描写了在去包扎所的路上对通讯员的性格和身世的观察和了解。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24)下午两点钟,到达包扎所。所谓的包扎所是由一所小学校构成,条件简陋。

(§25)他们到包扎所,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借被子,也是这部分情节的关键。

(§26—§29)“我”很好地完成着任务,而小通讯员借被子却碰了钉子。由此引出小说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媳妇”。

提问:“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为什么“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他”不肯去是因为“他”认为新媳妇很“封建”,而且自己没有借到被子,心里有点憋气。“群众影响”在解放军的部队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严明的纪律规定,所以“我”讲了这方面的道理,“他”便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于是“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通讯员的质朴可爱。

(§30)“我”与通讯员再次到“媳妇”家借被子。对“媳妇”进行叙述和描写。

(§31—§33)在“我”的工作下,“媳妇”终于答应,拿出了她惟一的新花被子。

(§34)通讯员接过被子,慌慌张张转身就走,不想衣服被挂钩撕个大口子。细节描写再反映出通讯员腼腆与羞怯,并为下文伏笔。

(§35—§40)侧面描写“新媳妇”不愿借被子的原因。

(§41—§42)通讯员决定,用了给她好好洗洗。再次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小通讯员朴实、憨厚的性格。

(§43—§45)三个细节:两个馒头、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肩上撒挂下来的布片,

以上为小说第三部分,是这篇小说的关键情节部分。通过通讯员借被子失败而引出了另一位主要人物“媳妇”。并为下文发展埋下两处伏笔:“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通讯员肩上撕破的口子。

(§46—§47)战斗就要开始了。新媳妇也来包扎所帮忙了。

(§48)描写敌方情况。侧面衬托我军总攻的困难,为通讯员负伤牺牲做铺垫。

(§49—§50)通讯员走了之后的包扎所,一方面是照明弹和月亮下的“白夜”,另一方面则是乡干部送月饼慰问部队的场面。作者在这种紧张的场合仍没有忘记“忙里偷闲”地写她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这在小说情节的起伏上起着调节阅读情绪的作用。

(§51)总攻开始了。随着战斗的打响,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52)对某营通讯员挂彩的描写,虽是“虚惊”,却也具有暗示的作用。

(§53)侧面描写战斗激烈情况。

(§54—§55)由于战斗的激烈,伤员很多,包扎所紧张地工作着。新来的妇女要帮助伤员擦拭身体,又羞又怕。为下文新媳妇态度的变化伏笔。

(§56)通讯员受重伤被担架员抬到包扎所,“军装的肩头还露着那个大口子”,照应上文撕了个大口子。

(§57—§58)通讯员是为救担架队员,扑向了爆炸的手榴弹。新媳妇一扫先前的羞涩,虔诚地为小通讯员擦拭身子,表现出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59—§60)当医生说通讯员已经死了的时候,新媳妇依然像什么也没听到一样,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61—§62)新媳妇又“劈手夺过被子”把它放进通讯员的棺材里,等细节描写,再次表现了新媳妇的善良,人民对解放军的热爱。

提问:小说结尾,新媳妇为什么要“气汹汹”地对卫生员说话?

新媳妇这里的气汹汹并不是冲卫生员发火,而是由于自己的伤心和愧疚,是因为当初通讯员去向她借被子,她没有借,可是现在通讯员为了担架队员却牺牲了自己的年轻生命。想到这些,她的内心十分痛苦,所以当卫生员为难地不好将“老百姓”的被子放进棺材时,她终于控制不住情绪了。这表现了新媳妇的善良,表现了人民对解放军的热爱。

以上为小说的第四部分,通讯员为掩护担架队壮烈牺牲;善良的新媳妇为掩埋通讯员献出了自己的新被子。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之间,鱼水情深,也表现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奉献精神。

三、总结课文

中心思想:《百合花》塑造了出身贫苦、热爱生活、天真纯洁的小战士形象,他在关键时刻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给了抬担架的群众;塑造了一位纯朴的农村新媳妇,表现她对解放军真挚感人、骨肉般的热爱之情。刻画了军民鱼水之情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写法分析:

作为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情节安排的精巧合理,对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伏笔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前后呼应扣合,尤其是细节的前后照应,使得情节严丝合缝。如借被子这一情节,可以说是支撑了整篇小说的情节发展,再如小通讯员肩上撒开的—个口子反复多次出现,使情节丰富而又严密。同时整篇小说的情节紧凑而又张弛有致,一环紧扣一环。最为成功的是,人物性格在这样的情节中得以充分表现。

2.通过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使人物塑造得十分丰满。如小通讯员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便是通过和女同志一起走路,不远不近拉开几丈远的距离,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着几根树枝和一枝菊花做装饰点缀,见女同志坐在身边如同身边埋下了定时炸弹,没有说话就脸涨得像个关公,摸出两个馒头放在路边给我,为了救担架队员自己扑上手榴弹等一连串的细节加以表现的,新媳妇质朴纯洁的形象也是在“庄严而虔诚地”给通讯员拭身子,在通讯员牺牲之后“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劈手夺过被子”,把它放进通讯员的棺材等细节逐渐丰满起来。除了细节的描写,小说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

四、问题探究

1.读完《百合花》,你一定会被小说的结尾深深打动。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这样感人?请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试着运用他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个问题。同座互相交流一下,看谁的思考更深入,见解更独到。

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的破洞,并盖上她惟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有关的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而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百合花》中贯穿着令人难忘的细节描写,如通讯员步枪筒里插着的树枝和野菊花,两个干硬的馒头,军衣上的破洞,百合花被子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这些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前后互应扣合,细节的前后照应,使情节严丝合缝,细节的反复出现(如军衣上的破洞、百合花被子等)使情节丰富而又严密,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1气贯穿,首尾灵活。同时,这些细节描写也使人物塑造得十分丰满。小通讯员的崇高品质和美好心灵;新媳妇质朴纯洁的形象等都通过细节描写逐渐丰满起来。

3.小说中,新媳妇的话极少,作者用神态描写塑造她的形象。把文中“借被子”和“补衣”两处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全划出来,认真品味,领会神态描写的作用。

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她也不作声„„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她低着头„„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缝着那个破洞。”

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新媳妇淳朴和对解放军的深厚感情。

4.假如小说中写到的百合花被已保留下来,后来又被征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你能不能为这条来历不平凡的被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解说词?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内容要以说明这条被子的来历为主,可以适当穿插有关人物的描述;可以倒叙,也可以以时间为序进行叙述;语言一定要简洁生动,有一定的抒情性。

(二)

学习《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一、解题

本文是茅盾先生的《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的节录。文章针对茹志鹃的《百合花》作了深入详实的评价,并对分析小说作品指出了正确的方法。

二、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叙述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明确评论的重点。

第1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2段明确评论的重点。

第二部分(第3~5段),分析作品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特点。

第3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4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5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三部分(第6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三、总结课文

本文通过对《百合花》的深入细致分析,提出了“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以及细节描写需“自然和巧妙”的观点,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课文虽然是节选的文字,但却有着鲜明的特点:

1.高度集中的论题。虽然评论的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六千字的篇幅并不算很短,更何况作品的内涵比较丰富,可圈可点之外很多。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用笔不多,但分析十分透彻。

2.独到新颖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在文学创作步入了公式化、概念化、单一化的年代,作者却大胆提出了为许多人所不敢言的观点,不仅表现了作者文学评论方面的极高的素养,也表现了作者不同常人的胆识。

3.有力的分析论证。文章主要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说明自己的见解,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操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内容朴实,文风实在。

四、问题探究

怎样理解“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他的风格”。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偏离对《百合花》的评论,其实却紧扣评论的对象,是为自己提出对《百合花》的独到见解服务的。“那样”是指上文所说的“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慷慨激昂的笔调”是指当时惟一得到承认的笔调,“其他的风格”是指《百合花》这样的“清新、俊逸”的风格。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作者这样从大处落笔,正是为文章观点的树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使得下文的分析说明变得顺理成章。

五、布置作业

第19篇:[教学要点]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9 爱 莲 说

[教学要点] 1.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及其所寄予的思想情感。 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句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借助“莲”来表达君子精神品格。 难点:一些文言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示例一:

千百年来,菊花、牡丹、梅花、莲花等这一些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直是文人墨客借以抒写心中情感的对象,并赋予了特定的人格形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其中一篇流传千古的作品。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这一篇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吧!

示例二:

说,这个词语,古今汉语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例如,都指的是说话。人要说话,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意思,也就是解释、说明。《说文》:“说,释也。”《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由此,引申出评议、评论的意思。《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就是议论、评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就不是一般的说说,而是夹着评论。

由评论、议论引申出来,说,就有了学说、观点、言论的意思。苏轼《石钟山记》:“然是说,余尤疑之。”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在现代汉语中,有著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书立说、异端邪说等,都不是一般的说话,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学说的意思。

由此再引申出来,就成了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蕃(多) 濯(洗) 妖(娇艳、妖艳)不蔓(用作动词,牵蔓)不枝(用作动词,分枝) 植(树立)亵玩(玩弄)

4.请学生笔译本段。

5.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 6.背诵本段课文。 7.文段赏析:

问题一: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对于这一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总说,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 问题二:接着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两个分句的写作意图何在?

明确:写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其目的在于为下文作类比,以强调“予独爱莲”。 问题三:“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这不仅仅是一种描述,而是一种象征。“淤泥”者,此泥必污,惟其污,才肥沃,才能开花,它本来就适合莲花生长。所以于莲花而言,本无所谓污不污。但是,周敦颐从人的角度,而且不是一般人的角度,而是从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淤泥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污浊的环境。在污浊肮脏的环境里生长,而精神却不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受污染,道德不会退化。

问题四:“濯清涟而不妖”与上句是什么关系?突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句,是前一句的对句。经过清水洗濯而不妖艳、不轻佻,保持它的朴实的本色。

问题五:“中通外直”仅仅是描写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明确:“通”和“直”,也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象征,是对人品的象征。“通”是通达,“直”是正直。关键就是这个“直”字,后面的“亭亭净植”,也讲的是“直”,不过为了回避重复用词,用了一个“植”,以“亭亭”来强调一下。

问题六:“香远益清”对下文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香远益清”,则不再从外形而是从嗅觉来向品行方面引申。有了这一句,下面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才有根据。闻香和目击,也是一对矛盾。一般地说,闻香自然比目击更有感觉,因为香气宜近,而观则可以远之。近不如远,闻不如视,而在文字上又把近闻以“亵玩”出之,带上贬义色彩。这就是隐藏在普通文字中的哲理内涵。

学习课文第二段。

8.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9.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10.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

谓(说,认为)君子(高尚的人)鲜(少)宜(应该、应当)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判断句式)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深爱,跟我一样的有什么人呢?“之”,结构助词,表宾语前置)

11.请学生笔译本段。

12.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 13.背诵本段课文。 14.文段赏析:

问题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话中,“予谓”是什么意思?请说出“予谓”后面的宾语的修辞效果?

明确:“予谓”是我认为的意思,用以表明作者的观点。“予谓”后面的宾语又一次在类比中,本段将爱莲的观念加以拓展,三者并列(排比),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结构,比单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独说“莲是花之君子”要有力得多。结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

问题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

菊之爱,是隐者之爱,没有什么人继承;莲之爱,是君子之爱,当代也没有什么人认同;只有牡丹之爱,是富贵者之爱,所以十分流行。意思就是牡丹所象征的富贵,成为流俗;而隐逸和君子,则为世俗所冷落。

三、布置作业。

(1)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3)阅读“阅读练习”四,按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从检查作业导入课文的学习。第一题

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是从莲与君子的相似之处着笔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第二题

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文章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的用意,是用以映衬莲花,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以上二个问题,学生基本掌握得了文章的意思。接下来再提二个问题供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究。

(1)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是写莲花还是写作者自己,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解。

(2)作者对莲花的歌颂,从现实的角度上说还有意义吗?请说出你的意见。 解答步骤如前。 [参考意见] (1)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自己的君子之志,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激赏莲花,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现实世界里,他依然能够使人勉励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

第三题。

1.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作文。

2.请各小组把大家认为比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宣读。 3.把小组认为好的理由说出来。 4.其他各组进行评价。 5.教师说出自己的意见。

二、相关资料 参考译文:

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妖艳,花茎中间空,外部直,不长藤蔓,不分枝,香气传得越远越显清幽,端庄洁净地挺立着。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好菊花的,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爱好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谁?爱好牡丹的,当然多得很了!

三、“阅读练习·探究”解答 第一题

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像莲花那样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言之即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文末的感叹是说,像陶潜那样真正的隐士已很少见,像自己那样向往君子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的人不知有谁?而仰慕富贵的人却多了起来;作者感叹的字里行间就是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希望更多的人同他那样,做一个向往君子的人。

详见主编导读,参见参考资料。 第二题

1.多 2.洗/妖艳3.越发,更 4.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第三题(略) 第四题(略)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第20篇: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第一章 绪论

对本章的教学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结构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另一条主线是算法,包括算法的相关概念、描述方法以及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数据结构部分,从问题的求解过程入手,理解“数据结构+算法=程序”;注意强调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之间的关系。数据结构部分的核心概念是数据元素,注意通过具体实例引申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数据结构部分的重要概念是数据结构,要抓住两个方面: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并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算法部分,要以算法的概念和特性为基本点,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应用算法的特性,不要孤立地讲授概念,注意概念的引申和应用;对于算法时间性能的分析,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增长率上,即基本语句执行次数的数量级,强调三个要点:基本语句、执行次数、数量级,算法时间性能分析的结果是用大O记号表示的数量级。

最后强调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都是针对大数据量,即大数据量的组织、大数据量的处理效率。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增长,对于能够处理大量数据的快速程序的需求也变得日益强烈。

教学重点: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算法及特性;大O记号的表示。

教学难点: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和使用;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第二章 线性表

本章的教学要抓住一条明线: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对于线性表的逻辑结构,要从线性表的定义出发,抓住要点深刻理解概念,引申出线性表的特性及逻辑特征,最后给出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对于线性表的存储结构,要把握两条支线: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对每种存储结构,从存储思想出发,根据存储示意图理解存储要点,基于存储结构设计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 对于本章的教学主要抓住五条暗线:

1) 顺序表和单链表的比较:从存储思想、存储特点、算法实现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深刻理解并掌握两种基本的存储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能为线性表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存储结构。

2) 顺序表和静态链表的比较:从存储思想、存储特点、算法实现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灵活运用内存中一段连续的存储空间。

3) 单链表、循环链表和双链表的比较:从存储思想、存储特点、算法实现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理解时空权衡的观点,灵活运用链接存储结构。

4) 单链表算法的设计模式:在讲完单链表的查找算法后,总结单链表算法的设计模式,并在单链表的插入、删除等算法中应用该模式。

5) 整体讲授思路上,按照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设计存储结构→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的设计展开对线性表的讨论。

教学重点: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基于顺序表和单链表基本操作的实现;基于顺序表和单链表基本操作的时间性能分析;顺序表和单链表之间的比较。

教学难点: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基于单链表的算法设计,尤其是要求算法满足一定的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双链表操作的实现。

第三章 栈和队列

对于栈要抓住一条明线:栈的逻辑结构→栈的存储结构。对于栈的逻辑结构,要从栈的定义入手,在与线性表的定义和操作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栈的操作特性,最后给出栈的抽象数据类型说明。对于栈的存储结构要把握两条支线:顺序栈和链栈,栈的存储结构及实现都与线性表类似,本质上是线性表的简化。

对于栈的教学主要抓住四条暗线:

1) 顺序栈和顺序表的比较:将顺序栈与顺序表的存储方法进行比较,将顺序栈的算法实现与顺序表的算法实现进行比较。

2) 链栈和单链表的比较:将链栈和单链表的存储方法进行比较,将链栈的算法实现与单链表的算法实现进行比较。

3) 顺序栈和链栈的比较:将顺序栈与链栈的存储方法进行比较,将顺序栈和链栈的算法实现进行比较。

4) 整体讲授思路上,按照栈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设计存储结构→栈的抽象数据类型的设计展开对栈的讨论。

对于队列的教学要抓住一条明线:队列的逻辑结构→队列的存储结构。对于队列的逻辑结构,要从队列的定义出发,在与线性表的定义和操作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队列的操作特性,最后给出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说明。对于队列的存储结构要把握两条支线:循环队列和链队列,队列的存储结构以及实现都与线性表类似,本质上是线性表的简化。

队列部分的暗线与栈的暗线类似,此外,还要把握下面两条暗线: 1) 栈和队列的比较:将二者的操作特性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存储结构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基本操作及其实现进行比较,在不断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栈和队列的理解。

2) 循环队列的引入过程:不要直接引入循环队列存储方法,而要贯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引入循环队列,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存储结构的灵活性。

栈和队列有较多经典应用,如汉诺塔问题、迷宫问题、八皇后问题,等等。提示学生有意识的接触这些经典问题,深刻理解站核对列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培养数据结构应用和算法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栈和队列的操作特性;栈和队列基本操作的实现。

教学难点:两栈共享空间的实现;循环队列的组织及队空和队满的判定条件。

第四章 串

对于串要抓住一条明线:串的逻辑结构→串的存储结构→串的模式匹配。对于串的逻辑结构,要从串的定义入手,得出串在逻辑结构上的特性,从逻辑上掌握串的基本操作,最后给出串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对于串在逻辑结构上的特性,从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两种基本的存储机构出发,体会串的存储特点。对于串的模式匹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位教学目标,注意关键部分要采用图示方式并从不同角度反复讲解。KMP算法的技巧性很强,学生如果能真正学懂这个算法,将会极大地增强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师的思维表达也是个挑战。

教学重点: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教学难点:改进的模式匹配KMP算法。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对于多维数组的教学要抓住一条明线:数组的逻辑结构→数组的存储结构→矩阵的压缩存储。对于数组的逻辑结构,要从数组的定义出发,把握数组的广义线性特征和基本操作的特点,再给出数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对于数组的存储结构,要基于数组的逻辑结构和操作特点,得出数组的顺序存储方法。对于矩阵的压缩存储,首先明确矩阵的存储表现形式是二维数组,根据矩阵的具体特点设计压缩存储方案。

对于多维数组的教学要把握三条暗线:

1) 在设计数组的存储结构时,要回顾顺序表和单链表存储表示的优越点,基于数组的逻辑结构和操作特点,得出数组的顺序存储方法。

2)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原则上仍然采用行优先的映射方式,注意二维数组的一般存储、对称矩阵的压缩存储、三角矩阵的压缩存储以及对角矩阵的压缩存储之间的关系。

3) 对于数组以及特殊矩阵的寻址,首先要回顾内存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有关概念,再给出寻址方式。

对于广义表打得教学要抓住一条明线:广义表的逻辑结构→广义表的存储结构。对于广义表的逻辑结构,要从广义表的定义出发,理解广义表中的数据元素的推广特性,把握广义表的广义线性特征和求表头和表尾操作,再给出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对于广义表的存储结构,从广义表中数据元素的推广特性出发,理解为什么通常用链接存储结构而且链表中具有不同的结点结构。

教学重点:数组的寻址方式;特殊矩阵、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广义表中求表头和表尾的方法。

教学难点:稀疏矩阵压缩存储的转置算法;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本章的内容由树和二叉树两部分组成,并且以二叉链表存储结构为媒介,实现了树和二叉树之间的转换。

对于树的教学要抓住一条明线:树的逻辑结构→树的存储结构,一个重点:树的遍历操作。对于树的逻辑结构,要从树的定义出发,在与线性表定义比较的基础上,把握要点理解树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树的基本术语,从逻辑上理解树的遍历操作,最后给出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对于树的存储结构,要以如何表示树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出发点,掌握树的不同存储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二叉树的教学要抓住一条明线:二叉树的逻辑结构→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一个重点:二叉树的遍历操作及其实现。对于二叉树的逻辑结构,要从二叉树的定义出发,在与树的定义比较的基础上,理解树和二叉树是两种树结构,通过二叉树的性质加深对二叉树逻辑结构的理解,从逻辑上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方法,最后给出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对于二叉树的存储结构,要从二叉树的逻辑特征和基本擦欧洲哦出发,掌握二叉树的不同存储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二叉链表存储结构讨论二叉树遍历操作的实现。

教学重点: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和树的存储表示;二叉树的遍历以及算法实现;树与二叉树的转换关系;哈夫曼树及应用。

教学难点:二叉树遍历算法的非递归实现;基于二叉树的遍历实现二叉树的其他操作;线索二叉树;树的基本操作的实现。

第七章 图

对于本章的教学要抓住一条明线:图的逻辑结构→图的存储将诶够→图的应用举例。对于图的逻辑结构,要从图的定义出发,抓住要点,在与线性表的定义和树的定义比较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图结构的逻辑特征,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图的基本术语,在与树的遍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逻辑上掌握图的遍历操作,最后给出图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对于图的存储结构,以如何表示途中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出发点,掌握图的不同存储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修改存储结构。在理解图的存储结构和遍历操作的基础上,基于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结构实现图的遍历操作。 图有很多重要应用,例如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等,这些重要应用构成了本章的难点,对这些应用的学习,首先要把握其基本思想,其次,掌握算法的执行过程和顶层伪代码描述,再次,分析算法采用的存储结构和引入的辅助数据结构,最后才能掌握具体的算法。

教学重点:图的基本术语;图的各种存储表示;图的两种遍历的思想及算法;图的各种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图的遍历算法解决图的其他相关问题;最小生成树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拓扑排序算法;关键路径算法。

第九章 查找

对于本章的教学要以静态查找和动态查找为主线,注意各种查找技术适用的条件以及查找性能的比较。对于静态查找,适用的查找技术是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这部分讲授的思路是:说明基本思想→运行实例,根据图示理解查找过程→描述算法→查找性能分析→适用情况。对于动态查找,适用的查找技术主要是二叉排序树,这部分的讲授思路是:首先复习二叉树的相关知识,分别讨论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体会为什么二叉排序树能使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同时获得较好的时间性能。在对二叉排序树查找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平衡二叉树,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平衡旋转。哈希表既适用于静态查找也适用于动态查找,哈希表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一个是哈希函数,另一个是处理冲突的方法。对于哈希函数要明确哈希函数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学会根据查找集合以及记录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哈希函数。对于处理冲突的方法要明确实质上是两种基本存储方法——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的应用。最后说明在选择合适的装填因子后,哈希查找的时间性能是常数O(1)。

教学重点:折半查找的过程及性能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及查找方法;平衡二叉树的调整方法;哈希表的构造和查找方法;各种查找技术的时间性能及对比。

教学难点:二叉排序树的删除操作;平衡二叉树的调整方法。

第十章 内部排序

本章通过分析简单排序方法(直接擦何如排序、起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等)的缺点以及产生缺点的原因,引入改进的排序方法(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等)。

排序算法体现了较高超的算法设计技术和算法分析技术,从技能应用的角度,本章要求:深刻理解各种排序算法的设计思想,并能应用排序算法的设计思想解决和排序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对改进的算法,分析其改进的着眼点是什么,自己能否从某一个方面改进一个排序算法,从而提高算法设计能力;学习完各种排序算法后,对它们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排序方法。

教学重点: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执行过程、设计方法、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以及各种排序算法之间的比较。

教学难点: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等算法的设计;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分析。

《教学设计要点.doc》
教学设计要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