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3-03 17:38: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恐龙》第二时教学设计

作者:江苏常州邹区中心小学

袁静

转贴自:江苏常州邹区中心小学

点击数:97

江苏常州邹区中心小学袁静 教学目的:

1、了解恐龙的种类、千奇百怪的形态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恐龙千奇百怪的形态特征。

前准备:图片、录像、事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恐龙》。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适时板书)

二、形象展示,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

2、3两节

过渡:同学们对上一节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先学习恐龙的种类。

请同学们自读文2、3小节,围绕题目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重点讨论第二题。

出示问题:

1、第2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了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文是怎样来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特点的?

教学设计:小组讨论、自由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恐龙本身就是学生敢兴趣的动物,英国心理学家布鲁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当老师布置了自学任务时,学生个个精神振奋,积极寻找、思考,以便尽快地解决问题。

交流:

1、解决第一题。

A、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的。

B、学生对照图片讲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教学设计:恐龙千奇百怪的外形学生极感兴趣,但却很抽象。这里图文结合,把抽象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文。

D、选择你喜欢的恐龙来读一读。

E、请你用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

教学设计: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这里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介绍一种恐龙,不但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文内容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解决第二题。

A、找出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雷龙——比较说明、比喻说明。梁龙——数字说明、比喻说明。

剑龙——比喻说明。鱼龙——比喻说明。

B、自读

2、3两节,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妙用。

(二)学习第4节。

过渡:恐龙这么千奇百怪,这么庞大,它们吃什么呢?

1、指名读文。

2、出示图片:霸王龙。

3、学生看图简介。

4、播放霸王龙捕食时的录像。

教学设计:对于恐龙中的霸王龙,学生也许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行。在此,霸王龙捕食时精彩片段的展示不仅让学生闻其声,见其行,更体会到了霸王龙极度的凶残,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学习第节。

1、是怎样生育后代的呢?

2、学生讲述,并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卵生”。

教学设计:“卵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却在生活中见过许多卵生现象。因此,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鸡、鸭、鹅的卵生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恐龙的生殖方式。

3、自由朗读文2-节,感悟恐龙奇特的外形和独特的生活习性。

三、堂延伸,展示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

请学生自己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其它知识。(可以带参考书、模型、图片等。)

教学设计: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却远远没有满足,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外,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教师预先叫学生余收集了有关恐龙的其它资料,堂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收集的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全文,引导探究

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上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00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至今仍是个谜!

请同学们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教学设计: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你们相当小小科学家吗?”“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限的堂教学为学生在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20、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恐龙第二课时

恐龙(第二课时 )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恐龙》第二课时教案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