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事局码头

2020-03-01 17:34: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

日前,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码头进行了防污专项评估,成为天津港首个配备溢油回收船的码头,也意味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企业防治污染意识的大幅提升。

我国是当今世界第

二、亚洲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石油的90%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完成,防治船舶溢油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任务非常艰巨,科学的溢油应急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事实上,海上溢油事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未停歇。国家海洋局统计称,我国沿海地区平均每四天发生一起溢油事故。仅1998年至2008年间,中国管辖海域就发生了733起船舶污染事故。

记者了解到,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类。首先是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日益密集的船舶交通流量使船舶溢油污染风险加大;其次,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是海上油污的一个重要风险源,特别是油井井喷;再次就是一些陆源溢油以及不明原因的溢油。而仅仅前两者就使我国海洋所面临的溢油风险十分巨大。大连7·16溢油事故为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如管理体系、应急力量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据了解,我国目前真正能够发挥收油作用的还是一些比较传统的基本清污手段,如吸油毡、吸油索等,而现有轻型围油栏在风浪大、溢油面积大的时候难以围住溢油,收油机的现场回收效率通常很差,仅能达到理论收油能力的1%~10%,与国际上25%的平均实际回收效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此外,国内通常使用的充气式围油栏的释放速度为14秒/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释放速度相差4倍。

在体制上,虽然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溢油应急计划,但各个部门、行业、企业在海上应急事务上联系仍较为松散。而由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溢油应急专业队伍在数量、人员素质和技术设备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现有的应急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溢油应急反应的需求。

提高能力水平应借地方政府之力

我国的海上石油开发与勘探活动主要集中在渤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所属的海上油井有22口在渤海。如何在这一特殊水域建立一个科学的溢油应急体系?

天津海事局副局长赵兴林说:“做好溢油应急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力量方面的优势。”他说,“需要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的原则下,建立层级分明、责任明确的船舶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建立完善的政府、港口、码头、作业单位、船舶等多层级应急网络,形成结构完整、资源整合、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应急体系。”

在此思路的指导下,今年3月22日,天津召开了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发展与战略研讨会,天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也出席了该会议。会议提出,为应对天津市海域面临的重大溢油风��,“十二五”期间,该市要达到能够抵御2000吨溢油事故的综合溢油应急能力。

本次研讨会提出的推行“统一规划,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机制夺人眼球,“责任共担”成为该地溢油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理念。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水运业的发展伴随着风险和责任,但这种责任不应由港航企业或政府全部承担。”赵兴林说,“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要提倡政府与行业内每个关联成员共担责任,通过统一规划,逐步提升能力建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专兼结合、上下联动、反应迅速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硬件培训需遵循风险管理原则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溢油应急专业设备和专业队伍有明显差距,溢油应急设备库的扩建和升级成为

当务之急。但是,溢油设备库应该建设多大规模合适?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民认为,建设溢油应急设备库,需遵循风险管理的思想,按照顶级事件的峰值需求原则配备,才不会在事故发生后设备调用时显得捉襟见肘。“我们不遗余力地争取地方政府对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给予更大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及早编制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就是为了及早制定、完善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建成地方专业应急队伍和应急设备库。”赵兴林说。

当前,天津地区的主要涉海经济部门,如港口码头、海洋石油公司等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溢油应急设备,其中中海油公司应急设备最多,但需要顾及该公司分散在全国沿海的各个油井。因此,这部分应急力量无法成为应急主力,而只能作为协助或辅助能力。此外,天津港有4家专业应急队伍,30余家兼职清污队伍。经过评估,天津目前拥有在港区内一次控制清除500吨溢油的应急能力。

为达到能够抵御2000吨溢油事故的应急能力目标,“十二五”期间,天津海事局将在东疆、临港、南港、南疆和北疆五个港区分别建设政府主导的溢油应急设备库,并配备沿海多功能专业溢油回收船。同时,设立海上溢油及化学品事故应急反应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统一领导天津防抗海上溢油污染工作。

区域合作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渤海湾内大小港口已发展到近百个,大型船舶及化学品、油类等专业化船舶穿梭进出,油田众多、井架林立,通航密度不断加大,海上通航环境日益复杂,防治渤海海域溢油污染的形势非常严峻。

为保护渤海海洋环境,天津海事局率先提出了建立区域污染应急协作机制的建议。2006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四个直属海事局建立了《渤海海域船舶污染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并制定了联合应急行动方案。

在多次实战中,“渤海应急联动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7年在秦皇岛海域举行的溢油应急反应演习,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协同作战、应急反应能力,这也是7·16事件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环渤海四直属局建立的应急协调机制,多部门、多方力量相互协调,发挥各自所长,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也整合了应急反应设备及人力资源。据介绍,下一步,“渤海应急联动机制”将吸收海事大学等科研院校,进一步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大连油管爆炸导致的漏油事件已过去近一年,但我们仍应铭记。目前,各种风险因素的激增使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任重道远。唯有全面提升海上污染防备、反应和合作能力,建立起科学的海上溢油应急体系,才能使航运经济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3G船舶网

天津海事局 大连航标处

天津海事局营口航标处

天津海事局193现场拍摄工作汇报1230

天津海事局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监督管理办法(定稿)

时尚码头

海事局讲话

海事局职责

《八号码头》读后感

八号码头读后感

码头转租协议

《天津海事局码头.doc》
天津海事局码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