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2020-03-03 22:48: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 :本文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思想观念创新实践培养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和深入,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要适应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切实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个政治教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课内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本人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一视同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不偏向优等生而歧视差等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师生交流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学生独立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总是教师在讲台上严肃的板着面孔向学生灌输,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师生双方缺乏感情交流,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打破传统观念,允许学生有自由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争辩、质疑,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法:走下讲台和学生亲切交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看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对话式教学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客观上提出了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要求。对话中,学生之间既要别人听你讲,又要你听别人讲;师生之间既有老师听学生讲,又有学生听老师讲。这种民主的风气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课堂中注重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去认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只有在水中练习游泳才能掌握游泳的技巧。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在初一政治第三课“承受挫折开拓进取”这一课中,承受挫折的含义是第三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承受挫折的名言以及国内外名人承受挫折最终而成伟人的故事,学生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对承受挫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我分组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出代表发表对承受挫折的看法。每组学生对承受挫折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开展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三, 在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有思维才能有见解,才能有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设疑,多启发提问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变被动为主动来培养思维的自觉性;多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多采用一题多问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过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四,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我们知道,活动既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品质、能力,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在本学期初,结合学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我开展“读、看、收、讲、写、展、行” 一系列活动,即读一本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书、看奥运节目回放、收集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资料、讲一个传统美德故事、写一篇“看奥运思民族”征文、一次家乡美景摄影展览和做一件好事等活动。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情操的陶冶,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五,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课外实践活动中如“社会调查”能发挥学生创新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就需要有创新环境和空间。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换中,内化情感,升华理论,指导行动,进而实现知行统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调查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社会调查给他们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讲授爱国情操这部分知识前,学生对爱国没有深刻的认识。如果脱离学生实际,给学生一味灌输,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学生采访老八路、老红军以及战斗英雄,通过他们现身说法,介绍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对新中国的建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同学们说的:“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可以说新中国是用亿万人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过去我们只是肤浅地认为爱国只是一句空话,现在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国情操。”

总之,只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内外各种活动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人类追求创新的艰辛,体会蕴涵其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冀,教育管理辞典,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167~216。

[2] 肖长林,教育理论,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106~119。

[3] 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87~123。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重点

新课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反思

高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资料

思想政治学科《政治生活》模块教学设计方案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名词解释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教法期末复习资料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doc》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